[发明专利]一种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脱氟除微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5662.6 | 申请日: | 2007-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8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锡源;张友花;张金锋;张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锡源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86;B01D53/60;B01D53/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17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锅炉 烟气 脱硫 脱硝脱氟 微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锅炉烟气治理配套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燃煤锅炉烟气净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脱氟除微尘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燃煤煤质和锅炉炉类型的不同,污染物在烟气中的单位含量也因之各异,如烟尘:9~60g/m3,SO2500~9500mg/m3,NOx400~2000mg/m3,HF33~67mg/m3。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酸雨形成的主要成分。酸雨是影响大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当它沉降到地面会引起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水体酸化、生态失衡,腐蚀建筑物和露天材料,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破坏人类文化遗存。燃煤锅炉烟气中的烟尘、SO2、NOx、HF都能直接引发人体呼吸系统病变,是多种疾病的诱因。对动植物也构成生存威胁,可使牲畜、林木、农作物发病、中毒、死亡,常造成林材受损,粮食、果蔬的减产或绝收。有效抑制上述污染物质的工业排放,是半个多世纪来人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目前,烟气净化技术,除尘:主要有湿式、机械式、过滤式和静电除尘器;脱硫:主要有湿式石灰石-石膏法、旋转喷雾干燥法、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法、烟气循环流化床、电子束法等;脱硝:主要有湿式石灰法、氧化吸收法、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等;脱氟:主要有石灰脱氟法、水吸收法、双碱脱氟法等。现有技术只具备单一的脱除功能,串联使用时,往往物耗能耗过大,运行费用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能综合、设备投资较低、运行成本少、国产化程度高、能充分利用废气废水资源的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脱氟除微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脱氟除微尘装置采取了下述技术方案:它包括加石灰水装置、pH自控系统、冲渣水及冲灰水管、锅炉排污水管口、催化剂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压滤机和罐体;其要点是所说罐体的上部由分隔板间隔为三个反应室和一个除雾室,第一反应室的左上方设锅炉烟气进口,右下方设有与第二反应室连通的通道,第二反应室的右上方设有与第三反应室连通的通道,第三反应室的右下方设有与除雾室连通的通道,除雾室的侧壁上设有烟气出口;罐体的下部设有与上部对应的反应储液室和除雾液室,罐体外设有循环泵,循环泵进口与反应储液室连通,循环泵出口通过输液管与三个反应室顶部设有的喷嘴分别连通,反应储液室与除雾液室的下端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下面设有循环池,加石灰水装置、pH自控系统、催化剂自动控制系统、冲渣水及冲灰水管、锅炉排污水管口位于循环池的上方,循环池外设有循环泵,循环泵的出口与反应储液室和除雾室连通;循环池下方设有氧化池,由渣浆管连通,氧化池与自动压滤机相通,压滤机除渣压滤出的废水由循环泵送回循环池;所说除雾液室外设有循环泵,通过管道与设置在除雾室上方的喷嘴连通。
所述反应储液室为三个,分别与其上部的三个反应室对应,反应储液室间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通孔。
所述循环池为两个,一个是反应液循环池,另一个是除雾液循环池,分别位于反应储液室和除雾液室的下面。
所述锅炉排污水管口位于除雾液循环池的上方。
所述循环池内装脱除介质液,由冲渣水、冲灰水、锅炉排污水、石灰、二氧化氯、还原剂、催化剂、脱氟剂等所组成。
本发明是依据下述物理化学原理设计的,在烟气净化的过程中,以一定的技术手段做到以废治废、物尽其用,是节约环保设备运行费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可使烟气中的氧化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镁参与脱硫:
Mg(HCO3)2+SO2→MgSO3+2CO2+H2O
MgSO3+SO2+H2O→Mg(HSO3)2
燃煤锅炉工作时,有一定量的废水排出,以电厂为例,常有水汽循环废水、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废水、凝结水处理系统再生废水、煤系统废水、油系统废水、发电机组冷却水、冲渣水、冲灰水、锅炉排污水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锡源,未经张锡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56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修复的像素结构
- 下一篇:一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