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虾养殖中的优化投喂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5782.6 | 申请日: | 200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3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董双林;郑振华;吴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23K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虾 养殖 中的 优化 投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虾养殖的投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对虾养殖中的优化投喂方法。
背景技术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多变性、可利用饵料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对饥饿压力的适应,使对虾形成了杂食性的生活习性。一般认为,对虾的食物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微生物碎屑、植物和动物。但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从营养来源、胃含物的比例和消化酶的活性等方面来看,对虾的食性都偏向于肉食性。目前的对虾养殖中基本上都是喂养单一饲(饵)料,非常容易造成某种营养成分的缺乏。对虾的上述杂食性行为显然具有某些优势。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同时摄食鱿鱼、虾类、多毛纲动物和蛤肉等多种动物性饵料都比单独摄食其中任何一种饵料时生长速度要快,中国明对虾在混合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鱼、贝等饵料时的生长最快。
对虾对不同种类的食物具有的一定的选择性。在给对虾同时过量提供多种饲(饵)料的情况下,某种或某几种营养成分会出现剩余现象,同时对摄入饲料的利用率也不很合理,尤其在池塘养殖对虾的实践中,时常过量投喂饲料,因此,如投喂多种饲(铒)料,营养更加平衡的优势会得到发挥,对虾生长也会快一些,但饲料(饵)的浪费是不可避免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对虾养殖过程中的优化投喂方法,它能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一种对虾养殖中的优化投喂方法,包括按现有的投喂时间和投喂方式进行投喂,其特征在于在对虾养成期采用天然动物饵料和配合饲料按2~4∶1的频率或重量比例轮流投喂;所述的天然动物饵料为对虾可自然摄食的鱿鱼、沙蚕、小型虾蟹类或双壳贝类;所述的配合饲料为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的幼虾或成虾配合饲料。
采用本发明的投喂方式可促进对虾的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和避免由于选择性而造成的饲料资源浪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于2005年8月2日开始至9月15日结束,共持续了45天实验。实验地点为中国海洋大学养殖生态学实验室。实验用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购自青岛市胶州虾厂。实验开始前将该对虾在室内盐度为30ppt的条件下驯化10天,驯化期间每天两次(6:00点和18:00点)足量投喂商品人工配合饲料(其中含有43.39±0.22%(重量百分数,下同)粗蛋白,9.74±0.30%脂肪,9.91±0.01%灰分,8.41±0.06%水分,其它为碳水化合物)。
对虾养殖于玻璃缸内(45×30×30cm,水体积为35L),每玻璃缸养殖4尾对虾,缸上盖以尼龙网盖以防虾跳出。实验海水来自青岛临近海域,经过沙滤,其盐度为30±0.5ppt,曝气3天后备用。每2天换水总水体的80%。实验过程中水温通过空调控制在25±1℃之间,通过充气泵进行连续充气,光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该对虾每天用上述配合饲料或沙蚕过量投喂两次(6:00和16:00),并在投喂3小时后吸出残饵和粪便。对虾蜕皮后,及时将蜕皮捞出,烘干保存,备测。
实验共设7个实施例,分别为周期性轮流投喂沙蚕/饲料,投喂次数分别为0∶1、1∶4、1∶2、1∶1、2∶1、4∶1和1∶0(见表1),并分别用R 1、R2、R3、R4、R5、R6和R7表示。例如,实施例R2是投喂4次配合饲料后,再分别投喂1次沙蚕。每个实施例设4个重复。
表1不同实施例用的配合饲料与沙蚕的投喂次数
所用的沙蚕均为鲜活个体,投喂前剪断为2cm左右,用MP-120型电子天平称量。每天取一次标样,称重烘干备用,以计算含水率和蛋白质。
实验前停食24小时,挑选出132尾体重相似的健康幼虾(1.380±0.0004g),用MP-120型电子天平称其初始体重,随机取出20尾称重烘干备用(包括测量干重、蛋白质)。剩余的随机挑选,分别称重后放入28个玻璃缸,每个玻璃缸内放入4尾。实验过程中每天过量投喂两次(6:00时和16:00时),投喂三小时后将残饵和粪便虹吸到杯中,待其沉淀后用自来水冲洗两次以除去盐份。每天及时收集蜕壳。收集到的残饵、粪便和蜕壳分别在65℃烘干,留作以后的分析。实验结束时,停食24小时,称重。称量时用纸巾吸干虾体表的水分,称完后放入65℃烘箱烘干备用(包括测量干重、蛋白质)。
实验结果见表2。
表2不同实施例中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体重增长及以干重、以蛋白质形式
表示的实际饵料转化率(平均值±标准误)1
1注:数值(平均值±标准误,n=4)右上角标含有相同的字母表示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57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l-AlN-ZrO2抗热震陶瓷材料
- 下一篇:液压举升油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