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优异耐热加工性能的树脂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5970.9 | 申请日: | 200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8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信;徐勤国;丁锋;赵立峰;朱希堂;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沂源瑞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3/20 | 分类号: | C08L33/20;C08L25/12;C08F2/26;C08F2/38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61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优异 耐热 加工 性能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乳液聚合接枝共聚物及制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优异耐热加工性能的添加有耐热改性剂的苯乙烯、丙烯腈聚合而成的加工助剂。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塑料制品是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通用树脂之一,但它的加工性能差,塑化温度与分解温度相差不大,容易在加工过程中造成塑料制品的质量缺陷,为此人们发明了加工助剂以改善聚氯乙烯树脂的加工性能,其中有苯乙烯、丙烯腈为主要原料经乳液聚合反应而制成的加工助剂产品性能优良,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应用,但是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工业技术的进步.,以苯乙烯、丙烯腈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的加工助剂产品,耐热性差的矛盾凸现了出来,耐热性差易导致型材制品变黄,严重影响了聚氯乙烯加工企业配方调整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并且已经演变成了制约聚氯乙烯加工行业进一步提高制品质量层次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添加有耐热改性剂从而具有优异的耐热加工性能的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具有优异耐热加工性能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苯乙烯、丙烯腈、耐热改性剂在氮气和表面活性剂的保护下,由引发剂引发的乳液聚合反应而成,以苯乙烯、丙烯腈的总重量为100%计,苯乙烯为20%--50%,丙烯腈为50%--80%,表面活性剂为苯乙烯、丙烯腈的总重量的1%--3%,引发剂为苯乙烯、丙烯腈的总重量的0.01~0.05%,耐热改性剂为苯乙烯、丙烯腈的总重量的2~12%,所述耐热改性剂由亚酰胺、α-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经乳液聚合而成。
本发明所述的乳液聚合方法为通常的乳液聚合反应,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以采用歧化松香酸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油酸钾、硬脂酸钾或松香酸钾,优选十二烷基磺酸钠。所述引发剂可以是过氧化苯甲酰、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反应体系所需的软水一般是聚合单体总重量的100%--180%。
所述乳液聚合反应温度为50℃--75℃,单体分段加入,最好采用2-3段。
耐热改性剂的制备方法亦为通常乳液聚合反应。乳液聚合反应中同样需要加入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和引发剂,表面活性剂一般为反应聚合单体总量的1~2%,引发剂一般为反应聚合单体总量的0.01~0.1%。
本产品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具有优异耐热加工性能的树脂组合物在保证加工性能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原有树脂组合物的耐热性能,该组合物的制备过程简单,不需要对现有工艺流程做任何适应性变动。
具体实施方式
将软水、表面活性剂、苯乙烯、丙烯腈、耐热改性剂加入搪玻璃反应釜,升温,通入氮气保护,加入引发剂启动反应,启动反应温度为50~60℃,反应过程控制温度为50~75℃,反应1-8小时,经盐析,烘干,制得具有优异耐热加工性能的树脂组合物粉体。
苯乙烯、丙烯腈也可以按照通常的分段聚合反应,分为2~3段(每一段的用量相同)聚合,聚合反应温度等条件相同。
实施例1:
按照上述制备工艺,以苯乙烯、丙烯腈的总重量为100%计,苯乙烯为20%,丙烯腈为80%。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为苯乙烯、丙烯腈的总重量的2%,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钾,为苯乙烯、丙烯腈的总重量的0.02%,耐热改性剂为苯乙烯、丙烯腈的总重量的5%。
耐热改性剂按照通常的乳液聚合反应,由亚酰胺5%、α-苯乙烯45%、甲基丙烯酸甲酯50%乳液聚合,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为聚合单体(亚酰胺、α-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量的1%,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铵,为聚合单体量的0.05%。
实施例2:
按照上述制备工艺,以苯乙烯、丙烯腈的总重量为100%计,苯乙烯为50%,丙烯腈为50%。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为苯乙烯、丙烯腈的总重量的3%,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铵,为苯乙烯、丙烯腈的总重量的0.05%,耐热改性剂为苯乙烯、丙烯腈的总重量的12%。
耐热改性剂按照通常的乳液聚合反应,由亚酰胺15%、α-苯乙烯40%、甲基丙烯酸甲酯45%乳液聚合,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为聚合单体(亚酰胺、α-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量的1%,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铵,为聚合单体量的0.01%。
实施例3:
按照上述制备工艺,以苯乙烯、丙烯腈的总重量为100%计,苯乙烯为30%,丙烯腈为70%。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为苯乙烯、丙烯腈的总重量的2%,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铵,为苯乙烯、丙烯腈的总重量的0.03%,耐热改性剂为苯乙烯、丙烯腈的总重量的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沂源瑞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沂源瑞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59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