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皮络胶囊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6040.5 | 申请日: | 200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5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于洪文;于风雷;于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洪文 |
主分类号: | A61K36/74 | 分类号: | A61K36/74;A61K9/48;A61P17/06;A61K35/32;A61K35/58;A61K35/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6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皮络 胶囊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中药胶囊,尤其是治疗银屑病的中药胶囊。
背景技术
银屑病,中医称白庀,俗称牛皮癣,是一种顽固难治的皮肤病,常反复发作。许多医家和学者对其病理机制和治疗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在临床和试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上尚未取得突破。西医对其发病原因未完全明了,治疗上大多采用抑制表皮细胞分裂的药物,如免疫制剂,外用激素类药物,此类药物副反应多,停药后易复发,形成恶性循环。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经辩证施治,仅从气血入手分型治疗,大都采用汤剂。该剂型使用麻烦,用药治疗时间长,患者难以坚持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满足银屑病患者的治疗需求,提供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胶囊,又称通皮络胶囊。
本发明的通皮络胶囊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成分制作而成的:
茜草1份、鸡血藤1份、水牛角2份、败酱草3份、全蝎1/2份、乌梢蛇1/3份、白花蛇1/2份、甘草1/10份。
制作方法是:2
1、将茜草、鸡血藤、败酱草、甘草共同煎煮两遍滤汁,混合浓缩成药液。
2、将乌梢蛇、全蝎、白花蛇、水牛角粉碎作为基质,与上述浓缩药液混合搅匀。
3、干燥,罐装成胶囊。
本发明也可以按照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制剂,如做成粉剂和冲剂。
服用方法是:每日口服0#胶囊3次,每次4粒胶囊,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本发明药理作用如下:
茜草:性味苦寒,入肝经,循经入皮络。功效:凉血止血,活血祛瘀,通皮络。
鸡血藤:性味苦,微甘温,入肝肾经,循经入血络。功效:活血祛瘀,舒筋活络,通血络。
水牛角:性味,苦咸寒。入肝心经,循经入血络。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通血络、皮络。
白花蛇:性味甘,咸温,入肝经。功效:搜风通络,通肝络、皮络。性善走窜,外达皮肤,内通经络,为搜风通络之要药。
败酱草:性味,辛,苦,微寒,入胃,大肠,肝经并循经入血络皮络。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
甘草:性味,甘平,入肺脾胃经。功效:和中益气,解药毒,调和诸药性味。
乌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经,循经入皮络,善祛风通络。
全蝎:性味甘辛平,入肝经循经入皮络,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共同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通络祛瘀。诸药配合,功专力宏,故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发明的治疗病理合药理创新点在于点:
1、银屑病病理应属于邪气羁络,气血瘀滞,久病入络,血络淤滞日久,化热生毒,外透肌肤致皮络不通。根据络病学说提出的通皮络胶囊在治疗银屑病方面开创了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用络病病理论治疗银屑病在国内尚属首创。
2、能治疗多种类型银屑病,如寻常型,脓疱型,红皮型,亦适用中医辩证的血热症,湿热蕴结症,血虚风燥症,血瘀症,火毒炽盛证。
3、用传统的中药煎煮浓缩的方法做成胶囊既符合中药汤剂煎煮治病原理又服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发明内容所示,在此不再详述。
为验证本发明的治疗效果,经收治门诊患者100例,其中男57例。女63例。男女之比为0.9∶1。年龄4-7岁7例,10-20岁30例,20-50岁40例,50岁以上23例。其中职业干部20人,教师15人,农民50人,工人8人,学生7人。
诊断类型为:
寻常型银屑病85人,脓疱型银屑病8人,皮症型银屑病6人,关节炎型银屑病1人。
诊断标准为:
寻常型银屑病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色红,表面覆盖各层银白色鳞屑,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脓疱型银屑病,可分为泛发性及掌趾脓疱型,红皮症型银屑病,表现为皮肤潮红,有大片浸润性红斑,有大量鳞屑脱落。关节炎型银屑病,除银屑病体征外还伴有关节炎病变。
中医辩证:血热型、血燥型、血瘀型、火毒型、热毒型。
治疗方法:每日口服3次,每次4粒胶囊,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
好转:各型银屑病经治疗后,无新皮损出现,皮疹颜色变暗、变淡、变白,有部分皮疹开始消退。
显效:皮疹消退面积达1/2以上,背部及四肢出现白斑,瘙痒停止,不再脱屑。
痊愈:周身皮疹全部消退,残留部分色素斑,不再瘙痒。
无效:仍有新皮疹出现,皮损颜色鲜红,面积扩大。
治疗观察结果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洪文,未经于洪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60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色剂、电摄影装置及成像处理盒
- 下一篇:低吸水性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