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用治疗肛裂的中药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6553.6 | 申请日: | 200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9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秀丽 |
主分类号: | A61K36/889 | 分类号: | A61K36/889;A61P1/00;A61K31/045;A61K33/28;A61K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701山东省烟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用 治疗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治疗肛裂的中药组合物,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肛裂是齿线以下肛管皮肤破裂形成棱形裂口或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儿童也可发生,老年人较少。据欧美统计女性比男性多得此病,按我国临床观察,男性比女性多见。肛裂常发于肛门后、前正中,以肛门后部居多,两侧的较少。初起仅在肛管皮肤上有一小裂口,有时可裂到皮下组织或直至括约肌浅层,裂口呈线形或棱形,如将肛门张开,裂口的创面即成圆形或椭园形。病因多由大便干燥所致。
肛裂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和出血。其痛很有特点,即先于排便时突发刀割样疼痛(由于粪便划破肛管皮肤所致),然后短暂缓解,继而出现长时间肛痛(由于肛门括约肌受刺激后产生痉挛所致)。临床常见患者因怕痛畏惧排便,出现“怕痛----忍便----便干----更痛”的恶性循环现象。肛裂引起的出血也因撕裂血管的程度或多或少,常见因肛裂长期或大量出血而至贫血的病例。
目前,治疗肛裂方法不少,如中药坐浴、激光疗法、塞药疗法,肛裂切除术、纵切横缝术等,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治疗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外用治疗肛裂的中药组合物,全部选用天然中草药,可从根本上治疗肛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外用治疗肛裂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益母草15、马齿苋15、苦参10、伸筋草10、透骨草10、红花10、川椒6、甘草10、鱼腥草15、龙骨6、没药6、血竭6、轻粉3、冰片3和乳香20。
配制及服用方法:纳诸药于砂锅中,水煎至沸,继续煎十分钟,将煎得的药液倒入洁净盆内,趁热先熏后坐浴。每晚睡前熏洗一次,每次15~20分钟。
药理作用: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马齿苋:酸,寒。归肝、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
伸筋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
透骨草: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肾经。祛风除湿,解毒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疮疡肿毒。
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川椒:辛,温。入脾、胃、肾经。温中止痛,燥湿杀虫。脘腹冷痛吐泻,虫积腹痛,湿疮瘙痒。
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厥;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龙骨: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没药:苦,辛,平,无毒。肝,脾,心,肾经。活血定痛,消肿生肌,主治跌打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
血竭:活血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治跌打肿痛,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
乳香:调气,活血,止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冰片:开窍醒神,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清热解毒、防腐生肌。
轻粉:辛,寒;有毒。外用杀虫,攻毒,敛疮;内服祛痰消积,逐水通便。外治用于疥疮,顽癣,臁疮,梅毒,疮疡,湿疹。
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该种外用治疗肛裂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活血消肿、止痛生肌作用,能有效改善肛管部血液循环,利于裂口愈合。
典型病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秀丽,未经张秀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65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