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品质碳酸锶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8051.7 | 申请日: | 200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龙光明;王树轩;祁米香;李坤;张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F11/18 | 分类号: | C01F11/18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810008***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品质 碳酸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涉及一种高品质碳酸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天青石矿为原料生产高品质碳酸锶产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锶是最主要的锶盐产品,主要应用于生产彩色显示器玻壳、磁性材料、烟火等,应用领域涉及电子、材料、化工、制糖、冶金、军工等。碳酸锶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黑灰法(即碳还原法)和复分解法,但由于复分解法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工产品(酸、碱、盐等),工艺流程长,产品纯度较低,成本较高等缺点,在工业生产中很少采用。黑灰法是通过用煤还原天青石矿成为可溶性的硫化锶,然后通过水浸取出可溶性的硫化锶,通过硫酸除钡(对于高钡天青石矿),再用煤煅烧石灰石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碳化得到碳酸锶。该法生产中往往有单质硫存在于碳酸锶产品中,致使碳酸锶产品品质下降,有些生产过程中产生较多的单质硫,可以在沉淀过程中捞去浮硫,但该方法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合格的碳酸锶产品。单质硫形成于天青石矿还原阶段,由于碳还原过程工艺条件控制不当,使得还原中间产物单质硫大量形成,而单质硫在浸取硫化锶的过程中与硫化锶形成多硫化锶而进入溶液,当用二氧化碳碳化时,单质硫解析出来并进入碳酸锶产品中,导致碳酸锶品质下降。
中国专利CN01108658.0公开的“一种再生循环生产碳酸锶的方法”,是将天青石粉与煤焙烧产生的副产物二氧化碳与硫化锶和纯碱反应的副产物硫化钠反应,再合成纯碱,反复循环。由于碳还原过程中副产的二氧化碳气体含有较多的杂质和固体微尘,使得与硫化钠母液反应合成纯碱变得比较麻烦,而且合成纯碱的品质不一定适合于生产碳酸锶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种以天青石矿为原料、采用工业纯碱作为碳化剂生产碳酸锶的新方法。
本发明生产高品质碳酸锶产品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①将天青石矿粉与还原煤粉以1∶0.5~1∶5的重量比例混合,在900~1300℃的温度下焙烧0.5~10小时得到黑灰,再将黑灰用水逆流浸取得硫化锶溶液;浸取的硫化锶溶液浓度控制在100~250g/L;碳还原天青石一般采用转窑连续生产,其中天青石选用硫酸锶含量为55~75%的天青石矿粉;还原煤为可选用焦煤、不粘煤、瘦煤、气煤、肥煤,长焰煤、无烟煤等任何一种;
②加入硫化锶摩尔量95~105%的纯碱,在搅拌下于90~100℃反应0.5~5小时,生成含有碳酸锶沉淀和低铁硫化碱溶液的料浆;其中纯碱可采用工业纯碱溶液或固体纯碱,液体纯碱可采用高位槽计量加入,固体纯碱可通过螺旋进料器连续加入;
③将料浆通过离心分离得到碳酸锶沉淀和低铁硫化碱溶液;
④将碳酸锶用水逆流洗涤3~5次,干燥得到高品质碳酸锶产品;将洗涤碳酸锶的第一次母液与步骤③得到的低铁硫化碱溶液合并,通过以导热油为介质的真空蒸发器蒸发,得到低铁硫化碱副产品。
降低碳酸锶中硫含量的关键在于控制好还原过程的工艺条件,使得还原过程进行完全,减少还原过程中间产物单质硫的形成,但这在大规模生产中有时比较困难。碳还原过程中生成的单质硫,在用水浸取的过程中与硫化锶反应生成多硫化锶,这种多硫化锶使得硫化锶的浸出液呈现黄色,故俗称黄水。硫化锶浸取过程的化学反应为:
SrS+(x-1)S→SrSx
用纯碱碳化黄水,多硫化锶转化为多硫化钠而进入碳化母液,不解析出单质硫,碳酸锶中的硫含量会大为降低。从母液中回收硫化碱时,多硫化钠进入硫化碱产品中,但不影响硫化钠产品的质量,而且回收的硫化碱中铁含量很低,属于低铁硫化碱,市场需求旺盛。纯碱碳化发生如下反应:
SrSx+Na2CO3→SrCO3+Na2Sx(x>1)
该方法中,通过纯碱量控制技术和特殊的碳酸锶洗涤方法,使制备的碳酸锶产品的综合品质有较大的改善,所得到的碳酸锶产品执行国标GB10660-1989分析方法,产品各项指标如下:
碳酸锶(SrCO3)含量≥97.0%,碳酸钙(CaCO3)含量≤0.50%,碳酸钡(BaCO3)含量≤1.0%,钠(Na)含量≤0.25%,铁(以Fe2O3计)含量≤0.01%,氯化物(以Cl计)含量≤0.12%,总硫(以S计)含量≤0.08%,磷(以P2O5计)含量≤0.01%,水分≤0.3%,盐酸不溶物含量≤0.15%,均优于国标优级品的技术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80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