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IBSS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18976.1 | 申请日: | 200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1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铁满霞;曹军;赖晓龙;李建东;庞辽军;黄振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12/2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商宇科 |
地址: | 710075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ibss 网络 接入 认证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IBSS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两实体进行认证角色配置;
2)通过认证协议对执行角色配置后的认证实体A和请求实体S进行认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IBSS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角色配置为静态配置,其配置步骤如下:将一实体配置为认证实体A,将另一实体配置为请求实体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IBSS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角色配置为自适应配置,其配置步骤如下:任一实体采用自适应角色配置策略时,该实体的认证角色自适应对端实体,即若对端实体为认证实体A,则该实体自适应配置为请求实体S;若对端实体为请求实体S,则该实体自适应配置为认证实体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IBSS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角色配置为动态配置,其配置步骤如下:根据优先级和物理地址来进行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IBSS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优先级高的实体配置为认证实体A,而另外一个实体配置为请求实体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IBSS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若两实体的优先级相同,则物理地址大的实体配置为认证实体A,物理地址小的实体将配置为请求实体S。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适用于IBSS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认证协议为WAPI认证协议或RSNA的IEEE 802.1x协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IBSS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之后还包括有步骤3)认证实体A和请求实体S进行密钥协商过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IBSS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步骤如下:
3.1)当实体认证成功后,认证实体A向请求实体S发送密钥协商请求分组,该分组包含密钥协商标识KNID、认证实体A产生的NonceA及消息完整性校验MIC1;
3.2)当请求实体S收到密钥协商请求分组后,进行验证,验证其中的MIC1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则直接丢弃该分组;否则,向认证实体A回应密钥协商响应分组,密钥协商响应分组包含密钥协商标识KNID、请求实体S产生的NonceS、请求实体S端组播密钥信息E(UK,GKS)及消息完整性校验MIC2;
3.3)当认证实体A收到密钥协商响应分组后,进行验证,验证其中的密钥协商标识KNID,若不正确,则直接丢弃该分组;否则,计算UK,通过UK验证MIC2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则直接丢弃该分组;否则,解密得到GKS,向请求实体S回应密钥协商确认分组,密钥协商确认分组包含密钥协商标识KNID、认证实体A的组播密钥信息E(UK,GKA)及消息完整性校验MIC3;
3.4)当请求实体S收到密钥协商确认分组后,进行验证,验证其中的的密钥协商标识KNID和MIC3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则直接丢弃该分组;否则,解密得到GK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IBSS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1)中MIC1为认证实体A利用已协商的MK对MIC1字段之前的所有字段计算的杂凑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IBSS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2)中MIC2是请求实体S利用此次协商的UK对MIC2字段之前的所有字段计算的杂凑值,而UK是根据MK、NonceA和NonceS计算得到的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IBSS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3)中MIC3为认证实体A利用UK对MIC3字段之前的所有字段计算的杂凑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89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