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以向室内供电的窗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9280.0 | 申请日: | 200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0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查正发 |
主分类号: | E06B7/00 | 分类号: | E06B7/00;H02J7/00;H02N6/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006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室内 供电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向室内供电的窗。
(二)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能源的短缺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现在各国纷纷开发太阳能,利用绿色能源来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这样既环保又节能。如今在我国,太阳能发电多数应用在工业领域,只有一小部分供民用。像城市住户受住宅的影响,多层或高层建筑其屋顶的有限面积只能供部分住户分摊使用,因此太阳能难以在民用上普及。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向室内供电的窗,其保证室内采光的同时,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向屋内供电,保证每个住户均能用上绿色能源,经济、环保、节能。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窗框、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朝阳光的一侧表面覆盖有透光型电池组件,所述窗框内设置有电池组、太阳能充电控制器,所述透光型电池组件通过太阳能充电控制器对电池组充电或直接对负载供电。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过充保护电路装置和过放保护电路装置,所述过充保护电路装置是由D1、R1、R2、R3、R4、R5、R6、TL1、TL2、Q1组成;所述过放保护电路装置是由R7、R8、R9、R10、Q2、TL3组成。
将本发明应用于楼宇,透光型电池组件将射向窗户的光转换为电能,这样对于每一用户来说都能用上绿色能源,经济、环保,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有利于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剖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中控制器的电原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本发明包括窗框1、玻璃板,玻璃板朝阳光的一侧表面覆盖有透光型电池组件2,透光型电池组件2受光照时,产生光伏效应,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它的转换效率在15%左右。窗框1内设置有电池组7、太阳能充电控制器6,透光型电池组件2通过太阳能充电控制器6对电池组7充电或直接对外供电。图1中,3为窗盖板、4为固定螺丝、5为输出插座。见图3,控制器6包括过充保护电路装置和过放保护电路装置,所述过充保护电路装置是由D1、R1、R2、R3、R4、R5、R6、TL1、TL2、Q1组成;所述过放保护电路装置是由R7、R8、R9、R10、Q2、TL3组成。下面结合图3描述本发明中控制器的工作过程:由D1、R1、R2、R3、R4、R5、R6、TL1、TL2、Q1组成的过充保护电路装置中,D1是反接保护,其中R1、R2、R3与TL1构成过充保护电路,充电电压经R1、R2分压取样信号接入TL1的REF端,TL1是一个内部有2.5V基准源的可调稳压电路,REF端可以精确地与基准电压比较,当充电电压的R1、R2分压值即REF端小于2.5V基准时,则TL1立即导通,由R3、R4、R5、R6、TL2、Q1组成一个受控的电子开关;当TL1截止时,R3与R4的分压值始终大于TL2的REF端2.5V则TL2导通,Q2管开通,即电子开关处于打开状态,充电电流可通过Q1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组的端电压逐渐升高,所以充电电压也随着升高,一旦升高到过充保护点14.4V时,TL1由截止变成导通,而TL2由导通变成截止,电子开关关闭停止充电,起到过充保护之功能。由R7、R8、R9、R10、Q2、TL3组成过放保护电路装置,P1为插座,监控着蓄电池组的端电压,当端电压(即输出工作电压)在10.8V-14.4V范围内,TL3始终导通,Q2导通,即电子开关打开,对外接负载供电;而当蓄电池组放电放至过放保护点10.8V以下时,此时TL3的REF端的分压值将小于TL1的2.5V基准,则TL3截止,Q2处于关闭状态,因而对蓄电池组起到过放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查正发,未经查正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92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善音频通话质量的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携带HIV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