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爆蓄电池电源箱水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22807.5 | 申请日: | 200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1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甫;韩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州市蓄电池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2 | 分类号: | H01M1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2635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爆 蓄电池 电源 水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爆蓄电池电源箱水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用防爆蓄电池电源装置是由多只2V以上(含2V)的铅酸蓄电池(串联、并联)置放于耐酸防爆铁箱内的蓄电池组合箱。目前有24V-336V之间多种品种。主要是作为煤矿高瓦斯环境下,运输用电机车的唯一动力电源。
铅酸蓄电池是硫酸与氧化铅作用下的可充电化学电源。特别是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正负极板活性物质的转换及电子得失的电化反应,会使电池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如温度上升至80℃以上,如不及时降温,电池内部部件将会出现炭化等现象,对蓄电池的性能造成致命的影响。
目前电源装置在充电时,采用浸浴式冷却和风冷却。
浸浴式冷却:把电源装置(铁箱)浸入水池内,从水池的一面加水另一面出水,造成水位差,使水池内的水围着电源箱外部(铁箱外部)流动,而使之冷却。
按此方法只能对紧靠铁箱位置的蓄电池的一面进行冷却,无法使铁箱内部电池之间间隙的水产生流动,故不能解决整个电源箱的所有电池同时降温的效果,加之用水量大,占用地方面积大,一次性投资大,无法对一次数十台电源装置同时充电,影响时效。
风冷式冷却:是用风扇对发热电源箱排风,由空气流动来进行降温。此方法在电源箱内部无法进行空气流动的部分起不到任何降温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水方便、冷却效果好的防爆蓄电池电源箱水冷却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爆蓄电池电源箱水冷却装置,包括铁箱和蓄电池,蓄电池设在铁箱的内部,在铁箱的侧面壁上设有溢水孔、进水口和排水口,且排水口位于进水口的下方,排水口处设有阀或堵头,溢水孔低于蓄电池的顶部2~10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注水方便、冷却效果好。注水时,先关闭出水阀或塞上堵头,采用普通输水管道就能够向本发明的进水口输水,方便了用户的注水,之后,注入铁箱内的水便由铁箱底部向上流动,到达溢水孔高度时,便从溢水孔流出,形成对流循环,而且在此过程中,铁箱内部的每个蓄电池都能迅速得到充分的冷却,因此冷却效果明显。
2、本发明占地面积小。本发明通过在铁箱壁的设置溢水孔、进水口等,在进水口处外接普通输水管道就能够达到冷却效果,不需要另外其他的装置,因此本发明占地面积小,投资少。
3、本发明能够节约水资源。利用本发明对蓄电池进行冷却时,水从溢水孔流出后,仍然能够再次进入普通输水管道,从而形成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节约的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防爆蓄电池电源箱水冷却装置,包括铁箱1和蓄电池2,蓄电池2设在铁箱1的内部,在铁箱1的侧面壁上设有溢水孔3、进水口8和排水口5,且排水口5位于进水口8的下方,排水口5处设有阀或堵头,溢水孔3低于蓄电池2的顶部2~10厘米,所述的进水口8包括导水管7,在导水管7的端部设有进水接头6,且排水口5设在铁箱1的底板平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溢水孔3低于蓄电池2的顶部3~4厘米,当蓄电池充电结束后,打开出水阀或拔掉堵头,则铁箱1中所有的水就由排水口5排出,为了保护箱体1不被腐蚀,这时可以注水清洗铁箱1。本实施例适用于在煤矿用机车车身高度有效尺寸受到限制的场合。
实施例2
一种防爆蓄电池电源箱水冷却装置,包括铁箱1和蓄电池2,蓄电池2设在铁箱1的内部,在铁箱1的侧面壁上设有溢水孔3、进水口8和排水口5,且排水口5位于进水口8的下方,排水口5处设有阀或堵头,溢水孔3低于蓄电池2的顶部2~10厘米,所述的进水口8包括导水管7,在导水管7的端部设有进水接头6,且排水口5设在铁箱1的底板平面上,在铁箱1中设有支撑板4,且支撑板4上设有通孔41,支撑板4位于蓄电池2的下方,且进水口8位于支撑板4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溢水孔3低于蓄电池2的顶部3~4厘米,当蓄电池充电结束后,打开出水阀或拔掉堵头,则铁箱1中所有的水就由排水口5排出,为了保护箱体1不被腐蚀,这时可以注水清洗铁箱1,本实施例适用于在煤矿用机车车身长度和宽度的有效尺寸受限制时的场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州市蓄电池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州市蓄电池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28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取向冷轧电工钢板制造方法
- 下一篇:取得鱼眼影像校正关系与鱼眼校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