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选择性测定水体系中铅离子浓度的电化学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2933.0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9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徐静娟;赵微;葛培钰;陈洪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8 | 分类号: | G01N27/48;G01N27/42;G01N27/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嘉栋 |
地址: | 210093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选择性 测定 水体 系中铅 离子 浓度 电化学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离子的电化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铅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蓄积性毒物,深入研究多种样品中铅含量的分析方法,对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过去数十年来,电化学方法,光谱法和质谱法等方法已经被研究应用于铅的检测。其中电化学方法由于操作简便,易于控制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在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面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采用电化学技术检测铅离子的方法较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溶出伏安法。该方法是一种灵敏度很高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在痕量成分分析中相当重要。阳极溶出伏安法作为成功测定血铅浓度的检测方法,在国际上应用已有三十年的历史。溶出伏安法操作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富集过程,第二步是溶出过程。滴汞电极由于其表面可更新,作为一种主要的基底应用于金属的富集。然而由于汞对环境污染严重,采用更先进的材料替代汞作为电极材料或电极修饰材料,已成为研究的趋势和热点。
纳米材料由于其不同于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特殊性质,受到了广泛关注。纳米材料的合成和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成为科学研究热点。将纳米材料应用于电极的制备和表面修饰,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一维纳米薄膜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和化学性质,在化学传感器和纳米器件的构建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纳米技术与电化学技术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
因此,在电极构建中引入先进纳米材料,制备新型的低成本,高灵敏度,选择性好的铅离子传感器,是将重金属离子传感器早日商品化并应用于食品、环境、临床分析必经之路。
发明内容
一种选择性测定水体系中铅离子浓度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它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将金电极(4)在碳化硅细砂纸上打磨,再分别用加0.3μm和0.05μm氧化铝悬浊液的麂皮抛光成“镜面”,最后经乙醇、二次水超声清洗,备用,
步骤2.将金电极(4),参比电极(5),对电极(6)在适当位置固定,底端插入检测池(2)中,加入2mL0.1M磷酸盐缓冲液,将各电极连接在所用的电化学工作站(7)上,电化学工作站(7)与计算机(8)相连,
步骤3.设置氧化电位为5V,运行电化学工作站,将金电极表面氧化5min,氧化过程中打开磁力搅拌器,通过不断搅拌赶走电极表面生成的氧气,氧化后电极表面生成一层橙红色的三氧化二金,
步骤4.氧化过程结束后,将金电极取出,浸入盛有1.0mMβ-D-葡萄糖溶液的烧杯中,在室温下静置10min,通过葡萄糖对三氧化二金的缓慢还原,使电极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纳米金薄膜,
步骤5.然后,将步骤4修饰了纳米金薄膜的金电极浸入盛有8.0mM标准铅离子浓度溶液和0.1mM抗坏血酸溶液的烧杯中,4℃下静置30min,通过抗坏血酸对铅离子的还原,使铅在纳米薄膜表面富集,
步骤6.将富集了铅的金电极从铅离子溶液中取出,与参比电极,对电极共同插入盛有2mL0.1M磷酸盐缓冲液的电化学检测池中,在电化学工作站的技术选项中选择线性扫描伏安法,电位范围设置为-0.5V到0.1V,运行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扫描,富集的铅在扫描过程中在金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计算机监测其电化学响应,
步骤7.采用origin作图,绘制铅的氧化峰曲线,由于铅离子溶液浓度直接影响表面富集的铅含量,得到氧化峰电流与铅离子溶液的铅离子浓度的对应关系,
步骤8.检测完毕,将富集了铅的金电极与参比电极,对电极共同插入盛有2mL0.1M硝酸溶液的电化学检测池中,无需搅拌,将各支电极连接在电化学工作站上,在电化学工作站的技术选项中选择循环伏安法,电位范围设置为-0.6V到0.6V,扫描圈数为10圈,运行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电极表面的铅可以完全脱附,脱附后将纳米金薄膜修饰电极从检测池取出,
步骤9.分别用1.0μM、3.0μM、5.0μM、8.0μM、10μM、25.0μM和50.0μM的标准浓度铅离子溶液,重复上述步骤5、6、7和8,并将氧化峰电流对标准铅离子溶液浓度作图,可得到线性关系的标准曲线,
步骤10.用待测的含铅离子溶液替代步骤5的标准铅离子浓度溶液,重复步骤5、6和7,得到待测溶液的氧化峰电流,并从标准曲线找到对应的待测的含铅离子溶液的铅离子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29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