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燃油热风炉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23249.4 | 申请日: | 200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8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许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亘晟涂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3/04 | 分类号: | F24H3/04;F24H9/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63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燃油 热风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热空气的热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燃油热风炉,它广泛适用于涂装工艺的烘烤固化、烟草的干燥、木材的干燥成型、纺织印染整行业的定型烘干等需热空气加热的工艺场合。
背景技术
工业上,有许多需热空气加热烘干的工艺场合:如涂装工艺的烘烤固化、烟草的干燥、木材的干燥成型等,这些场合使用的热风炉由加热能源的不同分为燃油热风炉、燃气热风炉等。
燃气热风炉因燃烧的是天然气、液化气等气体,燃烧中产生烟气较少,因此结构上可采用直燃式结构,直燃式结构就是以燃烧器直接向燃烧室(或称燃烧筒)中喷射火陷燃烧产生热空气,这些热空气经燃烧室(或称燃烧筒)上的敞口直接排出起烘烤或干燥作用,热效率较高。而燃油热风炉因其是燃烧柴油,一般燃烧都不充分,燃烧中会产生大量烟气,若采用直燃式结构,大量烟气随热空气排出,会直接影响下步烘烤干燥工艺的正常进行。因此,目前人们大多认为燃油热风炉无法设计为直燃式结构,而普遍采用的是换热式结构。换热式结构就是将燃烧室(或称燃烧筒)设在一换热腔中,燃烧室在换热腔中经长长的烟管通至换热腔的出烟口(烟囱)上,以燃烧器向燃烧室(或称燃烧筒)中喷射火陷燃烧,燃烧室中的高温烟气经烟管由出烟口排出,在排出过程中高温烟气经燃烧室壁及长长的烟管壁与换热室中的气体进行热交换,将换热室中空气加热后再排出起烘烤或干燥作用。现有换热式的燃油热风炉的典型代表的结构,可见中国专利公报于2002年5月15日公告的,专利号为01246080.X,名称为《燃油热风炉》的实用新型专利。上述现有换热式结构的燃油热风炉因经过气—气换热过程,出烟口(烟囱)排出的烟气温度仍高达350℃左右,不节能,热效率较低(最多达到60~70%),并且,烟管长长的盘绕,烟管上还要加接翅片等散热片,结构复杂,制作难度加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油燃烧不充分,产生烟气多,导致只可采用换热式结构,热效率低、不节能,并且结构较复杂,制作难度加大的技术问题,从提高燃烧充分性及减少烟气的角度进行研究,提供一种新型的节能燃油热风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燃油热风炉,主要由燃烧筒、加热室及风机构成,加热室为一个气体加热通道,该通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位于加热室内的流通路径上,迫使气流从进风口向出风口方向流动;燃烧筒设于加热室中,燃烧筒径向上的外周与加热室壁间留有空气流通空间;燃烧筒为一个筒形燃烧室,其一端为点火端,供外配燃油燃烧器连接,另一端封闭作为挡火反烧端,点火端的筒壁周向均匀开设有一组散热孔,挡火反烧端的筒壁周向均匀开设有一组消音孔,所述散热孔的孔径大于消音孔的孔径。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燃烧筒为一个筒形燃烧室,其一端为点火端,供外配燃油燃烧器连接,另一端封闭作为挡火反烧端”是指:燃烧筒的一端取名为点火端,该与外配件燃油燃烧器(或称燃油燃烧机)相连,燃烧筒的另一端则以端面封口,作为挡火反烧端,该端面即是起挡火作用,使火陷因该端面的阻挡反向二次燃烧。
2、上述方案中,所述燃烧筒横向布置于加热室的一端,加热室的另一端设置所述风机,该风机为轴流风机,加热室上对应轴流风机侧设所述出风口,对应燃烧筒的散热孔侧设所述进风口。
3、上述方案中,所述消音孔不易开得较大,一般孔径≤8mm。
4、上述方案中,所述燃烧筒为圆柱形,燃烧筒尺寸与燃油燃烧器喷出的火陷大小相配,燃烧筒的长度比燃油燃烧器喷出的火陷的长度长20cm~28cm(最佳25cm),而燃烧筒的直径比燃油燃烧器喷出的火陷的直径大15~20cm左右。当燃烧器大于30万大卡时,还需适当加大燃烧筒的尺寸,这样有利于充分二次燃烧及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
5、上述方案中,所述燃烧筒的挡火反烧端的封闭内面上设有挡火锥面。
6、上述方案中,所述散热孔组可分三至四圈均匀排列在燃烧筒的点火端的筒壁周向上。
7、上述方案中,所述消音孔组也可分三至四圈均匀排列在燃烧筒的挡火端的筒壁周向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亘晟涂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亘晟涂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32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