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3430.5 | 申请日: | 2007-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念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念东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2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力 温差 重力 交互作用 高效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涉及的是解决目前全球性的不可再生能源缺乏危机和近代滥采滥用不可再生能源造成我们的地球大自然无法调节守恒其散发的“热污染”使地球趋暖形态恶性循环问题。本发明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的出现,发明人认为,在人类延续、发展的进程中,在如何运用自然界里的可再生能源,在怎样才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使人类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上,将科学的起着一个明晰的里程碑标志作用。
背景技术 利用浮力、温差、重力发电是多年来人类梦寐以求的,奠基人类科学大厦的完美的古典物理学,对这自然环境的三种能量,虽然没有熟视无睹,却太完美的对浮力、温差、重力相对孤立的进行了终极真理般的诠释。并把这三种能量可用统一的物理单位来度量,由此就有了能量守恒定律这个固若金汤的科学逻辑思维。能量守恒定律经受住了人类生产活动实践过程的漫长历史考验,无愧是真理的定律,在人类艰难发展科学的崎岖小道上,能量守恒定律粉碎了无数的科学美梦,也避免了巨额的人类资源和无数天才素质的浪费,可以说,为创造、奠基人类科学的理论大厦,呕心沥血的前辈物理学大师们没有能量守恒定律的创立,也就没有今天的人类科学的理论大厦。但百密必有一琉,这一疏是近代科学家们维护“能量守恒定律”,打压平民化思维之制造“永动机”的错!近代科学家们把利用浮力、温差、重力发电的平民化创造性思维火花,用完美的古典物理学,相对孤立的对浮力、温差、重力解析,用天才般的理论归纳,使能量守恒定律成了浮力、温差、重力在相对孤立研究时展现的稳固、平衡、能量深敛本质的贴身保镖。自以为是,也挟着强势,将浮力、温差、重力用于发电,满足人类延续、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判成了白痴思维,固化了制造“永动机”的想法就是无知的企图推翻能量守恒定律真理,是科学打假范畴内的科学骗子,忘记了科学理论和科技手段永远都处在不同步的两维状况,科技手段也有超越科学理论的机会,忘记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往往产生于平民化思维的火花之中,忘记了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发散效应,这发散效应解脱了浮力、温差、重力在相对孤立、理论的归纳时所表现在自然界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应平衡关系。换句话说,浮力、温差、重力在没有完美交互作用时,所表现的作用形态是稳固的、对应平衡关系,而本发明,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打破了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应平衡关系。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营造了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发散效应的能量输送管道,其输送管道给出的能量,依旧俯首称臣验证对应着能量守恒定律的真理。所以现在科技界运用浮力、温差、重力发电的背景技术,由于上述状况的影响,固步自封,暮气沉沉。
发明内容 本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的设计目的是如何直接利用现有、已成为高级简单的风力发电技术,着重解决如何在大自然海洋水域环境里,简单、实用、稳定、高效、低成本的方法,直接的、间接的、循环转换输出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后产生的电能,这循环输出过程,用本发明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来保证。
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是采取以下方案实现的;其主要结构有水转叶、转轴、发电机、输电缆、浮箱、橡胶动密环、变容盖、固定板、连接管、温包组成。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受浮力整体上升的示意图。
图2是温包结构图幅放大的示意图。
图3是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受重力整体下降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Y处图幅放大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Z处图幅放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附图4,示意简介:水转叶1、转轴2、发电机3、输电缆4,组成类似一架完整的风力发电机,不同的是该发电机3的水转叶1受水流作用旋转带动转轴2,并具有外部与内部完全密封,内部处于动态发电时也不得渗漏进水的要求。发电机3固定在浮箱5上,浮箱5内装有配合要求的变容盖7,此时装配变容盖7,应注意尽量将浮箱5内原有空气排空。变容盖7上卡有橡胶动密环6,起着变容盖7在浮箱5内壁平面上、下滑动配合时的密封作用。固定板8装在浮箱5根部,并用螺钉紧固。还是螺钉穿过固定板8平面,旋在温包W的温包盖W6的螺孔内,温包W的顶杆W1穿过固定板8、变容盖7,在顶杆W1上下行程时,将作用于变容盖7同步运动,温包W的密封垫W3对变容盖7密封,温包W的螺帽W2将随着顶杆W1及变容盖7按设计意图共同上下运动。见附图2,温包W的构造,膨胀物W11选用优质煤油,其目的就是优质煤油W11具有优异的、在广域的温度下都具有稳定可靠的物理膨胀性能,为提高优质煤油W11受温差感应膨胀与回零(回零是温包W的顶杆W1在工作前的原始位置,即附图2所示位置)对应而来的灵敏度,可在优质煤油W11里加入一定比例的面粉般的纯铜粉特制,优质煤油W11为液体,应采用橡胶密封座W7形状动密封为佳,发明人多年这方面的工作实践经验表明,设计温包W时,橡胶密封座W7形状能可靠保证顶杆W1有实际要求的行程距离和长寿可靠的动密封。温包W的制造装配环境,应恒温在预计的海洋水域即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下沉终点处的略低温度,将温包壳W9灌满与装配环境温度一致的优质煤油W11,顶杆W1按附图2,顺序套入内锥螺帽W4、橡胶密封座W7,下部套入回零弹簧W8后,顶杆W1的下部螺纹处再装上定位螺帽W10旋紧,成一整体装配套件,对应盖在温包壳W9上,对应装上温包盖W6,对应装上螺钉W5,固定旋紧,内锥螺帽W4从温包盖W6上部内螺孔旋入,完成对顶杆W1的最终动密封。多个温包W位置固定在固定板8的多个翻边孔内,用螺钉穿入固定板8,旋紧在温包盖W6的螺孔中。综上所述,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装配完毕,参照附图1,附图4所示的温包W的顶杆W1在回零位置,为叙说方便,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在工作时,即时温包W的顶杆W1在回零位置,温包W此时感温的温度表明是制造装配环境的同温度,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此时应沉处在海洋水域离水面约600M深,温度约为6℃,水面平均温度约为21℃,这组数据采用是勘探海洋水域深度的平均温差数据,附图1所示表明,浮箱5有两个,镜像排列,用连接管9连接固定,这样设计目的就是增大浮力的取得,缩短改变两浮箱5容积从满水到无水过程的时间,使顶杆W1的工作行程不至于太长,使设计、加工便利。即时温包W的顶杆W1在回零位置,就是表明工作即时在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受两浮箱5产生的浮力最大,这是设计好的技术指标,因为此时顶杆W1在优质煤油W11受温度约为6℃的制约回缩,回零弹簧W8也随之伸展,从而带动附图1的两交容盖7相对运动至极限回零位置,也就是附图1,附图4所示。这位置就是两浮箱5在两变容盖7的作用下的中空最大容积位置。在两浮箱5的中空最大容积状况下,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随之上升,(如附图1两箭头方向)上升中,水转叶1受水流作用转动,就带动转轴2,使发电机3发电,从输电缆4输出电能,输电缆4如放风筝的线,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如风筝,另一头输电能通往配电站并网,输电缆4长度不但要保证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正常上下沉浮工作的自由度,还要保证其密封与绝缘的技术要求。附图3,附图5所示表明,工作即时在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受两浮箱5的浮力最小,表明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位置已上升在平均温度约为21℃的表面水域,即时温包W的顶杆W1在膨胀行程最大位置,就是表明工作即时在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受两浮箱5的浮力最小,这也是设计好的技术指标,因为此时顶杆W1在优质煤油W11受温度约为21℃的感温膨胀下,回零弹簧W8也随之压缩,从而带动两变容盖7相背运动至顶杆W1行程最大极限位置,该极限位置会使两浮箱5的中空容积存满水液,因为此时海洋水域水可从两固定板8的孔D涌入。在两浮箱5的中空容积存满水液状况下,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随之下沉,(如附图3两箭头方向)。这样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就能自动上下沉浮,周而复始的进行发电工作。附带指出,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在自动上下沉浮工作时,水转叶1如是钢性的,受水流作用的方向是相反的,转动的方向也必相反,如果发电实践中需要水转叶1在上下沉浮工作时转动方向一致,以利提高发电效率,可将水转叶1扇面材料为柔性橡胶板,用刚性材料为骨架支托,(附图未表示)这样就能使水转叶1在上下沉浮时,水流作用于水转叶1,水转叶1的转动方向不变。再者,上述仅讨论的是一台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发电,那么必定输出的电能波动性很大,大略推算,仅需同样4台浮力、温差、重力交互作用的高效发电装置同时工作,输出电能通往配电站并网,即可使输出的电能波动平稳性满足并网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念东,未经张念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34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基风力发电机
- 下一篇:基于约束频繁模式的天体光谱数据相关性分析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