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液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3842.9 | 申请日: | 200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4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赵龙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龙山 |
主分类号: | A61K36/85 | 分类号: | A61K36/85;A61P29/00;A61P19/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其霞 |
地址: | 235146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 药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液。
技术背景
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受到风、寒、湿、热的侵袭,造成关节病变,以至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即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上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其病机理主要是由于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中医学把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称为“痹症”,并有历节风等名称,是世界性的疑难病症。风湿性关节炎一般认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它的病变为多发性的,游走性的,有大关节红肿热痛的,急性期过后,受病关节不遗留病理性的损害,部分病人可影响心脏。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损害多为对称性的,多数侵犯指趾、脚趾等小关节,或底部关节开始逐渐向上发展,指间关节呈梭状肿大,晚期出现强直。西医采用一些激素等药物消炎、止痛,但不能对病症进行根治,且会反复发作,因此患者必须长时间用药,从而造成对胃、肝脏、肾等器官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好,使用安全简易,药源广泛,无毒副作用,且成本低廉的中药液。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中药液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
梨头草15~25 绞股兰25~35 裂叶秋海棠根25~35
地耳草25~35 芫花根25~35 胡颓子根25~35
勾儿茶根25~35 田皂角25~35 小槐花根25~35
风仙花根25~35 光风轮25~35 马鞭草根30~40
丹参15~25 八角枫15~25 草乌35~45
水 适量。
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发明中药液的制备方法为:
(1)将上述中药分别经筛选去除杂质,洗净、切碎;
(2)将上述洗净切碎后的中药按所述比例放在一起加适量水浸泡24~30个小时,再将其煮沸至100℃后继续煎煮20~30分钟后滤出药液即得本中药液。
用本药液时,在疼痛部位一天擦抹一次,七天为一个疗程,用本中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一般两个疗程即可痊愈,用本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则要3~4个疗程即可痊愈。
本发明原料药物中犁头草性寒、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绞股兰性寒、活血散瘀,解毒消肿,裂叶秋海棠根祛风活血,利水消肿;地耳草清热利水,利湿行瘀、解毒;芫花根消肿解毒,有行血利水;胡颓子根调和肝脾散瘀解毒;勾儿茶根祛风利湿,活血去痛;田皂角根清热利湿,消肿止血;小槐花根祛风活血利水利湿,风仙花根有破积通经,催生解毒;马鞭草根祛风散热,活血消积;丹参祛瘀生新,活血通经;八角枫祛风活血;草乌祛风镇痛,散寒破坚。
本发明的效果
1、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中草药,因此能快速有效地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减轻病人的痛苦且不易复发。
2、本发明是外用药且药性温和,因此无毒副作用,对胃、肝脏、肾脏不会造成损害。
3、原料来源丰富,制作方法简便易行,使用安全简易,成本低廉。
本发明经对自1978年至今7500例患者临床治疗,给予了充分的证实。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800例,女性患者2400例,年龄在25~68岁,病程为1个月~2年,用本药液后其中3990例患者痊愈,一年后回访未见复发,210例患者有显著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300例,其中男性患者1400例,女性患者1900例,年龄在30~65例,病程为2个月~2年半,用本药后其中2970例患者痊愈,一年后回访未见复发,330例患者有显著疗效。
临床资料汇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龙山,未经赵龙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38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