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围护结构整体隔热性能的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4650.X | 申请日: | 200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8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陈岳天;沈来宏;沈慰峰;肖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N25/18;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围护结构 整体 隔热 性能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针对于围护结构整体隔热性能检测的方法和装置,涉及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的建筑热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热工领域,对建筑围护整体隔热性能的测试和评价是建筑节能效果检测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关于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检测一般是指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对建筑围护结构中某些构件(如墙体、门、窗)的隔热性能进行检测,其二是对建筑中的围护结构的整体隔热性能进行检测。
建筑围护结构中构件的隔热性能测试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根据传热理论,按照标准的实验方法,在稳态的人工环境下可以获得准确的构件隔热性能指标(如热阻)。
对于实际建筑,由于无法提可控的测试环境,实验室中采用的测试方法不能应用于围护结构的整体隔热性能测试。以往经常用于建筑能耗的方法都存在着各自的缺陷。例如热流计法中热流传感器在较小的温差下会有很大的误差,并且还受到贴片位置等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而红外热像法仅能够获得局部围护结构表面瞬间的温度分布,并不能获得实际的能耗指标和隔热性能指标。
另外,由于环境、建设和安装等方面的因素使建筑构件在实际使用中的条件与实验室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根据每个构件的隔热性能推算出来的围护结构的整体隔热性能指标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成熟方法能够用于实际建筑围护结构整体隔热性能检测的方法和装置或系统。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室内、外温度时间序列关联性的围护结构整体隔热性能的检测方法。
技术方案:用温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处理装置获得一段时间内室内、外温度的动态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计算出室内、外温度数据的相关系数,用相关系数的数值来表征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
本发明的理论依据是传热学理论和数理统计学理论。根据传热学理论可知,在排除了室内人为干扰的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外的温度时间序列的相关性仅与围护结构本身的隔热性能有关。理论上存在两种极限的情况。如果围护结构是完全隔热的,即热阻为无限大,则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变化是独立,根据统计学理论,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而如果围护结构是完全不隔热的,即热阻为0,则室内温度将完全随室外温度变化,根据统计学理论,二者的相关系数为1。因为实际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一定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其室内、外温度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的数值恰好表征了它的整体隔热性能。
本发明的围护结构整体隔热性能的检测方法是采用室内外温度动态数据关联性的方法来检测和评价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或监测建筑物的能耗水平,具体的方法为:
1.)分别将若干个测量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传感器和测量室外温度的室外温度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和处理器相连接,
2.)由键盘输入采样间隔、总采样时间和启动指令,
3.)由数据采集和处理器内置的室内外温度相关系数的计算程序进行比较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假设在某个测试周期内测得的室内外温度的时间序列分别为{t1,t2,…,tn}和{T1,T2,…,Tn},则可计算出其平均值分别为和方差分别为和二者的协方差为相关系数该相关系数介于0与1之间,其数值就表征了围护结构整体的隔热性能。
其工作过程为:将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置于室外通风阴凉处或百叶箱中,至少一个温度传感置于被测房间内,将温度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处理器连接,通过键盘设定采样时间间隔和总采样时间并发出启动测试指令,数据采集处理器开始按照设定的采样间隔工作,记录来自于室外温度传感器和室内温度传感器上的温度数据,并在显示屏显示得到的数据。当采样时间超过总采样时间后数据采集处理器停止采样,按照相关系数的算法计算出所测得的室内、外温度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并在显示器上显示结果。
本发明可用于建筑节能效果的检测和评价、建筑实际能耗的动态监测以及建筑围护结构热动态特性的分析等。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的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的检测方法可靠、算法简单,测试结果能直观反映建筑围护结构的整体隔热性能;装置制造成本低廉,所采用硬件均属于市场上常见的器件,极易获得。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和装置在实用中无需对室内提供热源,因而没有附加能耗,测试成本低;完全实现了建筑围护结构能耗检测的自动化,在传感器安装和装置参数设定后就无需人工干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未经东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46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