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材料汽车车身覆盖件的制作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4873.6 | 申请日: | 200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7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斌 |
主分类号: | B29C70/30 | 分类号: | B29C70/30;B29C70/54;C09J201/00;B29K105/06;B29K101/00;B29L3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燕 |
地址: | 225245江苏省江都市小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汽车 车身 覆盖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身覆盖件的制作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复合材料制作汽车车身覆盖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覆盖件,如前、后围、仓门、保险杠等,以往多采用金属板料钣金加工成型。这种方案制得的覆盖件质量重、成本高、加工周期长、表面质量差,造成制件的外观效果差。目前,有车辆制造单位采用金属模具成型工艺加工车辆覆盖件,这种方案加工的覆盖件具有一定的强度,且能形成较好的轮廓形状和表面质量,给成型件的后续涂装工艺创造了良好的加工条件。但成型模具的成本极高,成型设备的投入也很大,不利于中、小批量的生产。
扬州神舟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自1995年起,自主研制复合材料汽车覆盖件,以玻璃纤维、树脂为主要原料,在模具型腔内逐层贴制而成,具有成本低、质量轻、生产周期短特点。随着汽车业的发展,整车生产厂家对覆盖件理化性能指标的要求逐步提高,原有工艺制作的复合材料覆盖件的理化性能已不能适应目前整车厂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采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制作,使得制得件的质量轻、表面效果好且具有较好理化性能的复合材料汽车车身覆盖件的制作工艺。
本发明的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模具造型及准备;模具造型后,对模具表面进行砂磨、抛光加工,再在模具表面均匀涂覆无蜡脱模剂,待用;
2)、配表面层胶衣树脂;
3)、将配制好的表面层胶衣树脂涂覆或喷涂至模具表面,控制涂覆或喷涂量为每平方米350~450克,固化后待用;
4)、配粘合剂,其组分为:固化剂1.5~2.5%、促进剂2~3%、针状增强填料10~20%、其余为间苯型或邻苯型不饱和树脂;
5)、在固化后的表面层胶衣树脂表面均匀涂覆一层上步骤制得的粘合剂,立即覆盖一层玻璃纤维毡,抹平、压实;在粘合剂固化前,再涂覆粘合剂,在第二层粘合剂上再覆盖一层玻璃纤维布,抹平、压实;
6)、在最上层粘合剂固化前,按设计要求重复涂覆粘合剂层、玻璃纤维布层,直至达设计要求;
7)、在20~40℃温度下,静置2~4小时,脱模,修边,打磨,制得。
所述的表面层胶衣树脂的组分为:固化剂1.5~2.5%、促进剂2~3%、消泡剂0.05~0.06%、其余为间苯型胶衣树脂。
配粘合剂时,温度控制在18~38℃。
本发明工艺中,在涂布表面胶衣树脂中添加了能引发材料交联的促进剂,使得成型件表面层的韧性好,不脆裂,表面效果、抗老化性能提高;在粘合剂,即本发明工艺中的间苯型或邻苯型不饱和树脂的配置中,添加了针状的增强填料,在树脂分子间起“凝结核”、“钢筋”的作用,使成型件的刚性、强度大大增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制作本发明的覆盖件步骤是:
1)、模具造型及准备;模具造型后,对模具表面进行砂磨、抛光加工,再在模具表面均匀涂覆无蜡脱模剂,待用;砂磨采用1000目砂纸。
2)、配表面层胶衣树脂;固化剂1.5%、促进剂2%、消泡剂0.05%、其余为间苯型胶衣树脂。
3)、将配制好的表面层胶衣树脂涂覆或喷涂至模具表面,控制涂覆或喷涂量为每平方米450克,固化后待用;
4)、配粘合剂,其组分为:固化剂1.5%、促进剂2%、针状增强填料10%、其余为间苯型或邻苯型不饱和树脂;温度控制在18℃。
5)、在固化后的表面层胶衣树脂表面均匀涂覆一层上步骤制得的粘合剂,立即覆盖一层玻璃纤维毡,抹平、压实;在粘合剂固化前,再涂覆粘合剂,在第二层粘合剂上再覆盖一层玻璃纤维布,抹平、压实;
6)、在最上层粘合剂固化前,重复涂覆粘合剂层、玻璃纤维布层两次,形成三层玻璃纤维布层;
7)、在20℃温度下,静置4小时,脱模,修边,打磨,制得。
实施例2
制作本发明的覆盖件步骤是:
1)、模具造型及准备;模具造型后,对模具表面进行砂磨、抛光加工,再在模具表面均匀涂覆无蜡脱模剂,待用;砂磨采用1500目砂纸。
2)、配表面层胶衣树脂;固化剂2%、促进剂2.5%、消泡剂0.06%、其余为间苯型胶衣树脂。
3)、将配制好的表面层胶衣树脂涂覆或喷涂至模具表面,控制涂覆或喷涂量为每平方米350克,固化后待用;
4)、配粘合剂,其组分为:固化剂2%、促进剂2.5%、针状增强填料15%、其余为间苯型或邻苯型不饱和树脂;温度控制在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斌,未经徐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48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