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盐酸阿莫地喹和青蒿琥酯复合三段栓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25626.8 | 申请日: | 200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8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江浩舟;孙松;刘斐;罗传国;曹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和成皖南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02 | 分类号: | A61K9/02;A61K31/4706;A61K31/357;A61P33/06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42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酸 青蒿 复合 三段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方青蒿素制剂,确切地说是盐酸阿莫地喹和青蒿琥酯复合三段栓。
背景技术
复方青蒿素制剂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疟疾药物,其治疗疟疾的治愈率可达到95%,起效时间比青蒿素单方制剂要短。
人类曾经有过被疟原虫打败的惨痛教训。例如,曾经流行一时的抗疟药氯喹现在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已经失效。磺胺多辛-乙胺嘧啶自1977年进入泰国后曾被广泛应用,但5年内其疗效大幅下降了90%。而抗疟药阿托伐醌自1997年上市后,仅仅只过了1年就产生了耐药性。
WHO疟疾治疗部主任Kochi说:“我们不能再重复以往的错误了。对付疟疾的惟一办法就是要尽量抑制疟原虫产生耐药性,我们要抢在疟原虫发生变异之前消灭它。”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位专家说,单独使用一种药物时,抗药性迟早都会出现,为了防止滥用青蒿素导致疟原虫产生抗药性,专家强调青蒿素只能用于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复方疗法,不应单独使用。
青蒿琥酯和盐酸阿莫地喹,可显著提高疟疾疗效,限制耐药的传播。WHO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ACT)作为一线抗疟用药,它已被普遍认为是治疗恶性疟的最佳方案。该新型复方抗疟药,成人患者仅需每天服用2片,治疗3天;儿童用药也简化为1天1片,治疗3天。简化的复方制剂能改善患者耐受性,减少用药剂量。
目前全球大约有50个国家在使用ACT方案。这种新型复方制剂目标价格定位较低,成年患者每一疗程仅需大约1美元,儿童患者需0.5美元,明显低于目前的ACT,因此更适合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全球几乎所有的年生青蒿都生长在中国和越南。研发人员保证,到2006年将生产出2000万剂这种新型复方抗疟药。人类即将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野生青蒿的短缺及盐酸阿莫地喹在某些地区耐药性的增加。这种新型复方抗疟药主要针对恶性疟疾,并非治疗单纯疟疾的理想方案,尤其是在疟疾高度流行的非洲地区。
对于那些疟疾病情十分严重的患者,直肠用药的方法可以挽救他们的生命。疟疾病人青蒿琥酯(artesunate)直肠给药一次,即可迅速减轻虫血症。但效果只是暂时的,其主要价值是在没采用根治性治疗以前用以减轻症状。
资深研究人员、英国利物浦大学的莫利纽克斯(Malcolm E.Molyneux)和同事指出,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治疗延迟是本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在分检送院前提前直肠内给予青蒿琥酯可能减少疟疾有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他们补充。据研究人员介绍,在疟疾已成为地方病的一些乡村地区,直肠用青蒿琥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急救药物。
发明内容
盐酸阿莫地喹和青蒿琥酯各自都具有很好的抗疟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也是联合用药的,但两者作为栓剂联合应用至尽尚未发现。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盐酸阿莫地喹和青蒿琥酯复合三段栓。
具体配方如下:
盐酸阿莫地喹和青蒿琥酯复合三段栓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上层: 盐酸阿莫地喹 98-196份
硬脂和/或聚乙二醇(PEG-4000) 500-550份,
中间层: 食用色素红色40号 0.1份
硬脂和/或聚乙二醇(PEG-4000) 450份,
下层: 青蒿琥酯 25-50份
硬脂和/或聚氧乙烯〔40〕 900-930份。
盐酸阿莫地喹
英文名称:Amodiaquine Hydrochloride
结构式:
分子式:C20H22ClN3O·HCL
分子量:392.36
本品为黄色结晶性粉末,无嗅或近乎无嗅。
青蒿琥酯
英文名:Artesunate
化学名称:4-Oxo-4-(((3R,5aS,6R,8aS,9R,10S,12R,12aR)-3,6,9-trimethyldecahydro-
3,12-epoxypyrano(4,3-j)-1,2-benzodioxepin-10-yl hydrogen butanedioate化学结构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和成皖南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和成皖南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56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