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机插座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7544.7 | 申请日: | 200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6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朝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朝浩 |
主分类号: | H01R24/04 | 分类号: | H01R24/04;H01R13/11;H01R13/42;H01R13/648;H01R13/6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插座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频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与耳机插头配合的耳机插座。
背景技术
当前具有听音类功能的电子产品很多,如收音机,MP3,MP4,电视机,复读机等。它们通常都带有耳机功能,就是说它们都带有与耳机插头匹配的耳机插座。耳机插座通常具有一壳体和固定在壳体上的两类端子。在耳机的插头插入耳机插座时,其中,一类端子与插头接仅起电连接作用,这一组端子定义为连接端子;另一类端子包括一组两件,其一端子在耳机插头的推抵下断开与该组端子的另一端子的抵接,从而切断消费性电子产品本身自带扬声器的声音播放,这一组端子定义为切换端子组。
请参阅图6,其揭示了一种现有耳机插座的结构,该耳机插座包括一体成型的壳体50’,壳体50’上固定有第一连接端子40’、第二连接端子30’、屏蔽端子80’、由前固定端子60’和前切换端子70’组成的前切换电子组、由后固定端子10’和后切换端子20’组成的后切换端子组;壳体50’后端设有一体成型用来卡固后固定端子10’及后切换端子20’的后端盖体90’。
然而,为适应消费性电子产品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耳机插座的体积越来越小,相应地,耳机插座的端子的体积也越来越小,由于后切换端子组结构所致,其在壳体50’上的固定方式必须依靠后端盖体90’。因此限制了本耳机插座体积的进一步缩小;另外还需要配备专门的后端盖成型模具,从而导致生产成本高、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缩小体积、制造容易、生产效率高的耳机插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耳机插座,用于与耳机插头插接,包括具有插口部和壳部的壳体及装在壳体上的后切换端子组,后切换端子组包括固定在壳体上的后固定端子和后切换端子;所述后固定端子包括下部的后固焊脚和平板状的后固挡部,后固挡部两侧垂直弯折成为用于插入壳体的后固插部,且后固插部的前部伸出有后固弹部,后固弹部的侧面上设有后固卡块;所述后切换端子包括后换焊脚、后换挡部和用于插入壳体的后换插部,后换插部的侧面设有后换卡块,在后换插部的前部向后伸出有后换弹臂,该后换弹臂的中部为弧形的后换耳机触部,后部为后换喇叭触部;所述后换喇叭触部抵顶在后固插部上,耳机插头插入抵顶后换耳机触部并推动后换喇叭触部与后固插部分离;所述壳体上设有容置后固定端子的后固容置槽及容置后切换端子的后换容置槽。
本发明耳机插座的后固定端子和后切换端子通过改变结构,不仅可以各自独立地固定在壳体上,完全省去了后端盖,因此本发明耳机插座可缩小体积,能适应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发展趋势,也可降低耳机插座的制造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的耳机插座,所述后固定端子的后固挡部处开设有插头端子避让孔。这种结构可以进一步缩小本耳机插座前后向长度,即缩小体积。
上述的耳机插座,所述后切换端子的后换插部和后换挡部呈大致“L”形方框状,所述后换弹臂系从后换插部框内的前侧向后伸出。这种结构可以提高后切换端子上的后换插部的变形弹性,使后换插部更方便地插入壳体。
上述的耳机插座,所述壳体上装有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该第一连接端子包括用于插入壳体的板状第一端子插部和下部的第一端子焊脚,第一端子插部向前内侧伸出有第一端子弹臂,第一端子弹臂前部为弧形的第一端子触部,第一端子插部设在壳部的侧壁上,第一端子触部设在壳体的插口部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用于插入壳体侧壁板状的第二端子插部、下部的第二端子焊脚和侧面的第二端子卡块,第二端子插部的上侧设有向内垂直弯折后向前伸出的第二端子弹臂,第二端子弹臂前部为弧形的第二端子触部,第二端子触部处于第一连接端子插部在壳体上前后一致的位置处;所述壳体上设有容置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子容置槽和容置第二连接端子的第二端子容置槽。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第一连接端子结构大大简化,且拉开了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电安全性。
上述的耳机插座,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子插部的前侧中部开设有弹臂槽,所述第一端子弹臂系从该弹臂槽处向前内侧伸出。这种结构可增加第一端子弹臂长度,提高其弹性。
上述的耳机插座,所述壳体上装有屏蔽端子,该屏蔽端子包括大致成“U”形且开口向后的屏蔽端子插部和屏蔽端子焊脚,屏蔽端子插部后部的上下两侧设有屏蔽端子卡块,屏蔽端子插部的前侧部伸出有先向内弯折再向前弯折的屏蔽端子弹臂,屏蔽端子弹臂的前部外侧设有屏蔽接触凸部;所述壳体上设有容置屏蔽端子的屏蔽端子容置槽。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屏蔽端子,本结构大为简化,而且电连接可靠性也有提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朝浩,未经周朝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7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