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象形文字处理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7643.5 | 申请日: | 2007-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5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邱楚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楚盛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1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2000广东省揭阳市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象形 文字处理 | ||
(一)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所有象形文字在计算机和手机等产品上的文字输入.
(二)背景技术:
一个优秀的输入法应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输入速度快.
2编码要规则,且规则少,无须区位码,直观,容易记.
3没有重码,或者说重码少
现有象形文字输入法都不能完全解决这三个问题.都有各自的缺点.
例如现有汉字输入法主要有五笔和拼音两类,它们分别采用了单一的形码或 单一的音码来确定一个汉字的方法.但是这两种都有各自的缺点.拼音输入法主 要是因为其输入速度慢且重码多.五笔输入法则是因为其编码规则多,不易记,又 有很多的难拆字.重码率仍无法令人满意,这正如王永明教授在他的<<汉字电脑 输入法形码设计三原理>>中写道:
高效与简易并行的“双轨制”
作为中文电脑用户,一般对一个编码方案最直接的要求不外乎两条:第一 是规则简使,规律性强,记忆量小,易学易记;第二是输入速度高、效率高, 经过培训能实现盲打。
同时做到这两条,是用户十分合情合理的要求。只可惜,这二者是既统一、 又矛盾的。时至今日,研究和使用人员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经验,这就是:好学 的方法打不快,能够快的方法不好学。”
现在的中国非常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以上这对矛盾且能收录27000个汉字的 输入法软件
好学的方法打不快,能够快的方法不好学。一直以来都困扰之输入法的研 究.
由此可以知道这是研究象形文字输入法的人员的困惑.可见解决这个问题 是十分重要的.
(三)发明内容:
为解决这个难题,运用音码和形码并用来确定象形文字的方法
三个形码+第一个音码,两个形码+两个音码或用音码+两个形码(如果输入 法中收录的字数少则可采用一个形码)来确定一个象形文字方法.成功的攻克了 这个难关.使得象形文字处理法能够做到了高效与简易并行.在多种形码与音码 的结合方式(如两个形码+一个音码,四个形码+一个音码等组合方式)中,这三种 是较实用的,既保证了效率又简明易记.
因为没有一个既形码相同又音码相同的字,所以能做到无重码,又因为三个 形码+第一个音码只用四个按键,解决了效率的问题.规则少,简明,易记.又解决了 简明易学的难题.又解决了重码的问题.
音码+两个形码(如果收录的字数少时可用一个形码就可以了)规则少简明, 易记.又解决了简明易学的难题又解决了音码重码的问题.
第一个音码:指在这个字的读音(或音节)中能起到重要作用又能最大限度区 别于其它字的音码,一般来说大多数象形文字的第一个音码一般为声母(如汉字 中为声母,日语中为子音和音母)等.虽然通常是第一个字母,但不一定是第一个字 母,这是一个统称.
第一个音码不是说只有一个字母,也可以是两个如汉字中的SH等.
象形文字系统有很多个,比如汉字和日语都是其中的一个象形文字系统.
三个形码+第一个音码或用音码+两个形码来确定一个字.三个形码+第一个 音码编码方法如下:
以圆字为例:口+口+贝+Y
以日语中的山(训读时):山+丨+丨+Y(音读时为S) 前三个为形码,后一个为音码,以此来确定一个象形文字. 音码+两个形码编码方法如下:
以圆为例:yuan+口+口
前面是象形文字的拼音,后面是象形文字的字根. 两个形码+两个音码(主要用于那些象形文字是多音节的)
比如日语中的一些字(因为我不会输入,所以只能做中文的说明).其编码理论 和其它两个是一样的.前两个为形码,后两个为音码.
三个形码+第一个音码,两个形码+两个音码或用音码+两个形码来确定一 个象形文字.它与以前相比,拥有很大的优点.因为不会有形码和音码都相同的象 形文字,所以可以做到极少重码甚至没有重码,而且不用识别码.
本发明结合了形码和音码输入法的优点,成功降低了重码率,提高了输入效 率,编码规则少又简明,编码规范化,逻辑性强,直观,容易记,使用方便,快捷.不 会发生不会输入或不能输入的现象.
而且结合我已申请的象形文字部首分布法(申请号为200710027614.9),使得 很简便.
三个形码+第一个音码的组词法,先确定第一个象形文字+第二个象形文字的第 一个部首(或第一笔)+第二个部首(或第二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楚盛,未经邱楚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76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弹簧储能驱动器的闩锁装置
- 下一篇:信道质量指数反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