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电容传声器振膜及其电容传声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8701.6 | 申请日: | 200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6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郑润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润远 |
主分类号: | H04R19/01 | 分类号: | H04R19/01;H04R19/04;H04R7/00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谭志强 |
地址: | 529400广东省恩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容 传声器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传声器振膜及其传声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容传声器包括三种形式,即外加极化电压式电容传声 器、振膜驻极式电容传声器和背极驻极式电容传声器。不管哪一种型 式的电容传声器,它们至少有由一振膜和一背极板构成的换能电容 器。
目前而言,电容传声器的振膜通常是采用平板型结构的振膜,见 图1、图5,其构造是采用一张振膜环将一金属箔或一面镀有金属导 电层的塑料薄膜紧绷,然后用粘合、紧夹或者其它方法将膜片紧贴固 定在张膜环上。由于振膜处于永久性的紧绷状态下工作,存在着几个 问题,其一,振膜的初始应力甚高,局限了传声器动态下限的响应水 平,并引起失真,特别是在用作高质量拾音的时候,声波中基频以外 的微弱谐波信息无法响应;其二,由于张膜环对振膜的夹持作用,换 能过程中振膜受到声压激励时振膜末端无法产生实质性的位移,只有 膜片中央部分较少的面积对换能作出贡献,因而限制了换能效率,局 限了传声器灵敏度的提高;其三,膜片永久性紧绷会导致振膜疲劳, 影响到传声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 的电容传声器振膜,该振膜适用于外加极化电压式、振膜驻极式和背 极驻极式的电容传声器。
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新型振膜制作的使用效果 好的电容传声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电容传声器振膜,该振膜包括膜片,在膜片的上表面镀 有金属膜层,该振膜的中央部分为有效换能电容部分,其边缘之内有 用于悬挂/支撑有效换能电容部分的一条或以上的圆弧型凸起环。
一种电容传声器,包括电容传声器振膜和与该振膜对应的背极 体,所述电容传声器振膜包括薄膜,薄膜的上表面镀有金属膜层,该 膜片的中央部分为有效换能电容部分,其边缘有用于支撑有效换能电 容部分的一条或以上的圆弧型凸起环,背极体的上表面与有效换能电 容部分的形状对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振膜的边缘部分为圆弧型凸起环,该 凸起环悬挂/支撑振膜的中央部分,有效地达到缓绷的效果,能明显 减少振膜的初始应力,并且能使整个振动系统在换能工作时具有充裕 的弹性。在振膜上部镀上金属层,作用在于与振膜下面的背极构成换 能电容器,另外,金属镀层同时能够进一步增强振膜受声表面的刚性, 避免膜片在有效频率范围内产生分区振动,使得电容传声器的性能有 明显的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振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振膜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振膜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振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传声器中振膜与背极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传声器中振膜与背极体的连接结构实施例示意 图;
图7是本发明的传声器中振膜与背极体的连接结构另一种实施 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传声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图3、图4,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电容传声器振膜,该 振膜包括膜片1,在膜片1的上表面镀有金属膜层2,该振膜的中央 部分为有效换能电容部分30,其边缘有用于悬挂/支撑有效换能电容 部分30的一条或以上的圆弧型凸起环40,能有效地减少膜片的初始 应力,并能使整个振动系统具有充裕的弹性。该振膜的制作是先将塑 料薄膜压制好,然后进行电镀;或将塑料薄膜电镀好,再进行压制成 型。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图3所示,该振膜的有效换能电容 部分30可以为平面型。
而进一步,当然,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振膜的有效换 能电容部分30为向上凸起的弧面型,即为中央凸起部分为半球形设 计,作用在于提高膜片的局部刚性,力求振动系统能保持良好的线性 的活塞式振动。采用圆弧面型振膜能拓宽传声器的动态范围,改善瞬 态响应,提高灵敏度、保真度和稳定性。
另外,进一步,所述的圆弧型凸起环40上压制有皱折纹400, 皱折纹400作用在于进一步使振膜边缘趋向自由柔顺,明显减少膜片 的初始应力,拓宽动态下限的响应,提高保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润远,未经郑润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87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