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卡的数据保护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29421.7 | 申请日: | 200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5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余英蕙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H04Q7/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8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卡 数据 保护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卡的数据存取保护方法及系统,特别有关于一种移动 通讯装置用的用户识别模块的数据存取保护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通讯发达的现代社会,移动电话已经是每个人必备的随身通讯装置。在 移动电话中联络用的通讯簿,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能。以往的通讯簿仅能记 载被发话者的电话号码,但现在的通讯簿可用以纪录被发话者的其它相关数据, 例如,被发话者的生日、住家电话、住家住址、公司住址、传真电话或e-mail 等。
一般而言,使用者会将通讯簿储存于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el,SIM)中,以下简称为SIM卡。SIM卡是由中央处理器、只读存储器、随 机存取内存、可程序化只读存储器和输出/入电路组成。当手机向SIM卡发出命 令时,SIM卡会根据其标准规范来执行或者拒绝执行手机发出的指令。全球移动 通讯系统11.11(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中更规范了 SIM卡的所有存取动作行为,使用者可以轻易地在不同的手机之间移动SIM卡中 的所属电信业者的账号、短信和个人通讯簿。
图1为SIM卡的通讯簿储存数据框架示意图。对于储存在通讯簿的每一笔 数据而言,可以视为各自独立的数据框架。在数据框架中各自包括若干个数据 域位,分别用以纪录被发话者的电话号码、名字、住址或E-mail等。图2为操 作端与SIM卡的架构示意图。在此操作端210当然不仅局限于手机而已,更可 以是卡片阅读机等其它存取SIM卡的装置。当使用者透过操作端210下达相关 指令至数据存取接口220,透过此数据存取接口220去存取SIM卡中的各项数据。
在SIM卡中的这些数据对于使用者而言,都是使用者的个人隐私数据。为 了避免SIM卡中的这些数据被有心的使用者撷取,所以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特别 规范了一个人识别号码(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PIN),用以限定SIM 卡的存取权限。
使用者可以利用PIN码将SIM卡中的资料加以锁定,当欲存取这些数据前 需要输入PIN码解开锁定的限制。但是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的存取设置是一次针 对所有的数据加以限制。当使用者开启SIM卡的存取设置后,使用者每次要存 取通讯簿中的各笔数据时,都要输入一次PIN码先解除其存取限制。PIN码只能 允许三次的输入错误,当第三次输入错误后,SIM卡会将内部的数据一并锁定, 直至使用者输入另一组PIN解锁码(PIN Unlock Number,PUK)。但是PUK码却 有十次的输入限制,当输入过十次PUK码后则SIM卡中的所有数据将无法再次 被读出了。如此一来,虽然可以防范非法使用者存取通讯簿,相对的也限制了 合法使用者存取通讯簿的方便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卡的数据保护方法,其目的在于保 护读取与写入智能卡中数据框架所对应的字段数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卡的数据保护方 法,应用于将数据写入智能卡中的数据框架所属的各项字段。此智能卡的数据 保护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根据第一数据域位选择对应的数据框架。根据加密方 法用以对数据框架所属的数据域位进行加密运算处理,进而产生数据加密框架 与伪装数据框架。接着,分别将数据加密框架储存至数据储存模块中,将伪装 数据框架覆写至所选择的数据框架。
较佳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卡的数据保护方法,应用于读取智能卡中 的数据框架。数据框架包括一第一数据域位,用以储存个人电话号码。此保护 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根据第一数据域位从智能卡中读出对应的数据框架。判断 数据框架是否为伪装数据框架。若数据框架为伪装数据框架时,根据第一识别 代码用以从数据储存模块中读取数据加密框架。根据第二识别代码用以对数据 加密框架进行解密运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卡的数据保护系统,其目的在于保护读 取与写入智能卡中的数据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94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型降压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