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藻-菌共生流化床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29519.2 | 申请日: | 200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4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平;廖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卫东;裘晖 |
地址: | 51064***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有机 废水 共生 流化床 处理 系统 | ||
1.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藻-菌共生流化床处理系统,包括流化床装置、进气装置、进水装置、光照装置、监测装置和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化床装置(7)由集水槽(24)、内管(18)和外管(19)组成的双圆筒、进气口(8)和气体分布装置(9)组成,所述集水槽为圆环形集水槽,所述进气口为倒圆锥形进气口;内管(18)和外管(19)间的上部为扩大区(23),内管(18)和外管(19)间的下部为反应区(20),反应区内设有颗粒载体(21);所述的进水装置包括培养液贮罐(11)、原水输送管(12)和调节池(13),所述的调节池(13)外设有原水输送管(12),培养液贮罐(11)与流化床装置(7)连接,培养液贮罐(11)内的培养液由阀控制;所述的进气装置包括CO2钢瓶(1)和缓冲罐(4),CO2钢瓶(1)通过输出管与缓冲罐(4)连接,风机(3)通过空气管与缓冲罐(4)连接,缓冲罐(4)的输出管与进气口(8)相连;所述的光照装置(27)设置在内管(18)内;所述的监测装置包括探测装置(22)和检测装置(26);探测装置(22)置于反应区(20)内;所述的过滤装置与集水槽(24)的出水口(3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藻-菌共生流化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18)的外表面和外管(19)的内表面有突出物,外管(19)顶端开口为锯齿形出水堰(28),内管(18)上部设有一非封闭的内管固定套(2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藻-菌共生流化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分布装置(9)包括一个气体分布板和一个气体分布器,所述的气体分布板为一个中央带有通孔的圆形板,所述的气体分布器为一个圆锥,圆锥的底部放置在气体分布板的中央通孔内,圆锥的底部正对倒圆锥形进气口(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藻-菌共生流化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区(20)的下部设有进水口(17)和底泥出口(10);所述的进水口(17)的进水通道上设有污水泵(14)、流量计(15)、进水采样口(16)和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藻-菌共生流化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槽(24)设于扩大区(23)外部,其一端设置沉淀物排出管(25),另一端设置出水口(30),并且集水槽(23)底部向沉淀物排出管(25)一端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藻-菌共生流化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测装置(22)与检测装置(26)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藻-菌共生流化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测装置(22)包括温度传感器、pH电极、O2电极和测光探头,检测装置(26)包括温度控制仪、pH测定仪、溶解氧仪和光度控制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藻-菌共生流化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19)外还设置有一个光照装置(2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藻-菌共生流化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8)的进气通道上设有缓冲罐(4)和排空管(5);出水口(30)的出水通道上设置有出水采样口(31)、过滤装置(32)和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藻-菌共生流化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32)设有反冲洗进水管(34)和反冲洗出水管(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951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