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式荧光灯节能转换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29921.0 | 申请日: | 2007-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9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勇辉 |
主分类号: | H05B41/14 | 分类号: | H05B41/14;H05B41/02;F21V21/00;H01R33/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7000广东省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荧光灯 节能 转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式荧光灯节能转换头。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为现有的T8电子镇流器的电路图。现有的T8电子镇流器是自振荡电压馈送半桥拓扑的电子镇流器电路。自振荡电压馈送半桥拓扑的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电路如图所示。图中,VD1~VD4为桥式镇流器,L1与C1组成滤波电路。R1、C2、双向二极管VD6及二极管VD5组成半桥逆变器的启动电路,T1为磁环式脉冲变压器,C4为耦合电容,L2和C5组成LC串联谐振网络。在输入端加电压后,通过R1的电流对C2充电。当C1上的电压超过双向二极管的击穿阈值时,VD6导通,半桥下部的功率晶体管V2随之导通。在V2导通后,电容C2通过VD5和V2放电,VD6因电压降低而截止,变压器T1的一次绕组T1A中电流增加,直到饱和为止。在T1A中电流增加的过程中,V1的基极绕组T1B中电流相应增加,V2基极绕组T1C中电流逐渐减小,直到T1饱和时,V2截止,V1导通。当T1磁心退出饱和时,V1的基极电位下降,V2的基极电位升高,直到磁心再次饱和,V1截止,V2再次导通。如此周而复始,V1和V2交替导通,建立起振荡。在V1和V2轮流导通过程中,灯管启动电容C5上的电流方向不断改变。当振荡频率接近L2和C5等组成的LC串联电路的固有频率时,则发生谐振,在C5上形成的谐振电压对灯点火。在灯被点亮后,L2只起稳流作用。现有T8电子式荧光灯改造成T5荧光灯系统紧紧是用T5荧光灯替换T8荧光灯,但是这种方式,能源消耗严重,且容易产生灯管黑头,缩短灯管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式荧光灯节能转换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式T8系统能源消耗严重,且容易产生灯管黑头,缩短灯管寿命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子式荧光灯节能转换头,所述电子式荧光灯节能转换头设置于电子镇流器和T5灯管之间,包括电容C、电感L和保护电路,所述电容C和电感L并联后连接保护电路,电容C和电感L另一端连接电子镇流器。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电容C20与启动电容C5串联。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T5灯管是三基色灯管。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热敏电阻KT、桥墩、电感L3、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6、三极管V3、二极管VD7和二极管VD8。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热敏电阻KT设置在电感L30和电感L3之间,电感L3另一端连接T5灯管,电阻R8、电容C6设置在桥墩和电感L3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电子式荧光灯节能转换头将T8电感式荧光灯改造成T5荧光灯,其节能效果显著,采用三基色T5荧光灯,在高频工作下可以增加光输出,光效提高20%以上,在不改变原电路和支架的前提下,利用节能转换头直接更换成T5三基色灯管,其节约资源效果更为显著;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电率高;无频闪、无工频噪音;在较低的AC电压下可以使荧光灯可靠启动;电流输入小,线损损耗少,可有效增容;有效抑制灯管黑头,延长灯管寿命。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T8灯管电子镇流器的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子式荧光灯节能转换头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的电子式荧光灯节能转换头的电路图。本发明的电子式荧光灯节能转换头10连接在电子镇流器和T5灯管之间,其包括电容C20、电感L30和保护电路40。电容C4串联启动电容C5,电容C20与启动电容C5串联,电感L30和电感L2串联。电容C20与电感L30另一端连接保护电路40。T5灯管是三基色灯管。
保护电路40包括热敏电阻KT、桥墩、电感L3、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6、三极管V3、二极管VD7和二极管VD8。热敏电阻KT设置在电感L30和电感L3之间,电感L3另一端连接T5灯管,电阻R8、电容C6设置在桥墩和电感L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勇辉,未经刘勇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9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刻痕钢丝稳定化处理工艺
- 下一篇:矿井水井下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