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0195.4 | 申请日: | 200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5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宏志;谢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6;A61P31/20;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卫 |
地址: | 51063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乙肝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乙肝的药物。
背景技术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 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 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我国属 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 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 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 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 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前国 内外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 并各有其优缺点。前者的优点是疗程相对固定,HBeAg血清学转换 率较高,疗效相对持久,耐药变异较少,其缺点是需要注射给药,不 良反应较明显,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后者的优点是口服给药,抑 制病毒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者,其缺点 是疗程相对不固定,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低,疗效不够持久,长期 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停药后可出现病情恶化等。
人感染HBV后,病毒持续6个月仍未被清除者称为慢性HBV 感染。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产)期和 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 染。其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分为3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 除期和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BV感染慢性 化的主要机制是宿主对HBV各种抗原产生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无 应答,即免疫耐受或免疫功能低下。HBV感染机体后,机体免疫强度 的高低,可能成为决定急性自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的标志。免疫耐受 期的特点是HBV复制活跃,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滴 度较高(>105拷贝/m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肝 组织学无明显异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打破 免疫耐受作用的治疗乙肝的中药配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由如下组分和重量份数组成:
麻黄6~12 附子3~9 细辛3~6
干姜6~9 角刺12 白背叶根15~30
苍术11~13 柴胡11~13 枳壳14~16
桃仁8~10 红花8~10 黄芪29~31
当归14~16 淫羊藿12~18 蜈蚣3~6。
优选的重量份数为:
麻黄6~12g 附子3~9g 细辛3~6g
干姜6~9g 角刺12g 白背叶根15~30g
苍术12g 柴胡12g 枳壳15g
桃仁9g 红花9g 黄芪30g
当归15g 淫羊藿12~18g 蜈蚣3~6。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以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后,磨成粉末状,添 加必要的辅料,制成胶囊、片剂等医学上可用的剂型。也可以是将各 组分按比例混合后,放入容器中煮沸,取煮沸后的浓缩提取液服用。
餐前服用,每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前记录患者中医四诊资料, 并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能,AFP,HBeAg(imx),HBV-DNA 定量,肝胆胰脾超声及胸片,并建议患者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每个 疗程结束后复查肝功能,HBeAg(imx),HBV-DNA定量,具体治 疗周期依疗效而定,一般治疗周期为1-2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01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