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压载舱涂料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0587.0 | 申请日: | 200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4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文庆武;范国栋;夏必来;朱龙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桥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5/08;C09D157/0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湘俊 |
地址: | 52840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压载舱 涂料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采用特种液体石油树脂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获得的防腐蚀涂料,特别涉及海上行驶的船舶压载舱涂料组合物,属涂料化工制造业。
【背景技术】
在我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发展中,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和海上运输业已跃居世界前列。在海上行驶的货运船承担着海上运送集装箱货物的重任,担任货运的海船有长时载货的过程,也有短暂空载的时候。而船体下部是一个半纺锤形壳体,它浸没在海水中需要一定的稳定性和“吃水线”,而船体底层的压载舱就承担着保持船体稳定性和吃水线的重大任务。压载舱主要是灌入海水或泵出海水来用于消除或恢复船体的浮力、平衡船体以及调节吃水线。当装有货物时压载舱内的海水需要部分或者全部排空,以减少浮力;空载或装货较少时需要注入一定量的海水,以增加浮力。为此压载舱要常年经受海水的浸润和干湿交替的考验,所以压载舱是船体上腐蚀最严重的部位。压载舱成了船舶的最大安全隐患,仅上世纪90年代就因为压载舱腐蚀而报废了100多条船,共计100多万吨位。压载舱表面是用防腐蚀涂料复盖的。传统的压载舱涂料以环氧沥青和普通石油树脂改性环氧为主体。使用最多的是高固体分环氧煤焦沥青涂料,虽然它具有优异的耐盐水和低表面处理施工适应性,但因煤焦沥青含有致癌物,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在发达国家已禁止使用。沥青的替代品固体芳香石油树脂和古玛隆树脂兼有性能和价格两者的优势开始得到应用,但它们的软化点较高,需用液体氯化石蜡或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影响了涂料性能,纯环氧涂料有着优异的耐腐蚀性能,但也存在柔韧性差的缺点,对底材处理要求非常苛刻,一般船厂很难达到其处理标准。近年来,逐渐开发出使用石油树脂替代煤焦油的环氧树脂涂料。例如公开号为CN1272125A和CN1185799A。具体的说,CN1272125A采用酚式羟基芳香族石油树脂与环氧树脂和固化剂配合。CN1185799A采用软化点为50~150℃的含羟基石油树脂或裂解渣油与环氧树脂和胺固化剂进行组合。上述专利中的环氧涂料均采用固态石油树脂配合,存在如下几个缺点:首先,由于固体石油树脂无反应官能团,在涂料中是以混合物状态出现,并未参与固化反应,极易渗出,严重影响层间附着力。其次,由于目前大部分石油树脂属于芳香族,极易黄变。
为了同时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人通过深入研究,在环氧涂料中引入高羟基含量的液态石油树脂,石油树脂中的羟基与环氧固化剂中的胺基形成共价键。并利用固化剂的协同固化作用来获得高性能改性环氧压载舱涂料。本发明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舶压载舱涂料组合物,它是采用特种液体石油树脂对环氧树脂改性,并利用固化剂的协同固化作用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不含焦油的适用于装载海水的船舶压载舱及其它钢结构防腐蚀环境的高性能环氧涂料组合物。
(一)组合物组成:
涂料组成 含量
特种液体石油树脂 5~30%
环氧树脂1 10~40%
环氧树脂2 10~40%
钛白粉 18~30%
滑石粉 10~40%
防流挂剂 0.5~1.5%
防沉剂 0.5~2%
二甲苯溶剂 2~10%
固化剂1 5~39%
固化剂2 5~39%
以上均为百分含量
组合物的第二个特点是特种液体石油树脂为高羟基含量的液态石油树脂,羟基含量在1.0~10.0之间;组合物的第三个特点是环氧树脂1选自环氧当量100~500之间的树脂;组合物的第四个特点是环氧树脂2选自环氧当量400~10000之间的树脂;组合物的第五个特点是防流挂剂是酰胺蜡、酰胺蜡改性蓖麻油衍生物中的一种;组合物的第六个特点是防沉剂是有机膨润土、聚烯烃蜡、二氧化硅气凝胶、硬脂酸铝、氢化蓖麻油中的一种;组合物的第七个特点是固化剂1是聚酰胺类固化剂、聚酰胺加成物、酰胺基胺、改性胺中的一种;组合物的第八个特点是固化剂2是脂肪族胺、改性脂肪族胺中的一种。
(二)主要化学反应:
第一步:
第二步:
LA:代表特种液化石油树脂
(三)组合物各物质性质及来源
1、特种液体石油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桥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桥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05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组件结构及使用该光伏组件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板
- 下一篇:教学多功能导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