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识别模块下载电子文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1126.5 | 申请日: | 200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6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施伟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H04Q7/22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中;段淑华 |
地址: | 51906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识别 模块 下载 电子 文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识别模块下载电子文件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应用空中下载技术下载电子文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各项功能的普及,人们可使用手机下载如铃声、图片等电子文件。下载方法是用户通过手机发出对某一电子文件下载的请求短信息,请求短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如依次通过移动通信公司提供的GSM网络、短信息中心、短信息网关传送到一特定的服务器上,该服务器存储有该电子文件,接收请求短信息后,提取该电子文件,并将该电子文件封装成特定的短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手机,手机接收该短信息后从中提取电子文件,并存入手机中的存储区。
由于现在下载的电子文件均存储在手机的存储区上,一旦更换手机,用户便无法再使用已下载了的电子文件,需要重新下载,不但浪费时间,还可能需要支付费用,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户更换手机后仍可使用已下载电子文件的电子文件下载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识别模块下载电子文件的方法,该识别模块安装在手机上,并且该识别模块设置有一管理模块以及一存储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管理模块向手机发出电子文件下载请求,手机以下载请求短信息的形式发出;
步骤二:该下载请求短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如移动通信公司提供的GSM网络、联通通信公司提供的CDMA网络等,传送到电子文件数据库;
步骤三:电子文件数据库接收该请求短信息后,向手机发送电子文件目录,用户选择需要下载的电子文件后,通过手机将电子文件信息发送到电子文件数据库,电子文件数据库根据该电子文件信息提取相应的电子文件,按照特定的格式封装成电子文件短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传回手机;
步骤四:手机将该电子文件短信息传送到所述识别模块中;
步骤五:所述识别模块接收该电子文件短信息后提取电子文件内容,并转换成电子文件的标准格式,存储到所述识别模块指定的存储区中,同时将多条电子文件短信息中提取的电子文件按照特定顺序排列后存储到识别模块的存储去中;
步骤六:所述识别模块更新所述管理模块的菜单。
由以上方案可见,识别模块下载电子书籍后,将其存储在识别模块上,这样,一旦用户更换手机,只要将识别模块安装到新的手机上,存储在识别模块上的电子书籍仍然存储于其中,用户可随时阅读存储在识别模块上的电子书籍,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应用识别模块下载电子文件方法实施例的硬件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应用识别模块下载电子文件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硬件系统示意图。实施例所涉及的硬件系统包括识别模块1,为移动通信公司提供的用户识别模块(SIM卡),其安装在手机2上,并设置有管理模块以及一存储区,其中管理模块是电子书籍的管理模块,可对下载的电子书籍进行管理。用户可通过手机2由识别模块1的管理模块发出短信息,该短信息通过GSM网络3传送到短信息中心4,然后短信息中心4将短信息传送到短信息网关5上,并由短信息网关5传送至电子书籍图书馆6中,并由电子书籍图书馆6分析该短信息的内容。
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用户需要下载电子书籍时,识别模块向手机发送电子书籍下载请求(步骤S1),手机以下载请求短信息的形式发出,该请求短信息通过GSM网络传送到短信息中心,并再由短信息中心传送到短信息网关,短信息网关将接收到的请求短信息传送到电子书籍图书馆。电子书籍图书馆接收到该请求短信息后,发送电子书籍的目录短信息,该目录短信息通过原传输路径反方向传送到手机上,即目录短信息通过短信息网关、短信息中心以及GSM网络传送到手机上。该目录短信息包括有电子书籍图书馆存储的电子书籍的名称、作者、书籍类型等信息,并包括每一电子书籍唯一的序号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11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