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断燃气热泵燃气种类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1698.3 | 申请日: | 200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2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冲;肖睿;董凯军;何世辉;冯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F25B4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断 燃气 种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判断燃气热泵燃气种类的方法。
技术背景
作为空调上设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压缩机的动力源,目前已开发出利用燃气发动机来代替电动机。利用该燃气发动机的空调装置一般称为燃气热泵式空调装置(GHP),利用热泵进行空调运转的空调装置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节流机构等部件的制冷剂回路。对室内进行空气冷却和空气加热是在制冷剂循环过程中,利用室内热交换器对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进行换热实现的。
利用热泵进行空调运转的空调装置可以利用比较廉价的城市煤气作为燃料,所以与由利用电动机的压缩机组成的空调装置(EHP)相比,运行成本降低,并能减少对电力的需求。
燃气热泵的发动机采用气体燃料,例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或煤气等,不同的气体燃料种类要求的空燃比不一样。正确判断燃料种类,方能使用好燃气热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正确判断接到燃气热泵的燃气种类的方法。
本发明原理为:不同种类的燃气,热值不一样,所以同样的输气量变化(即节气门开度调节步数一样),它们的输出功率不一样,也就是转速变化不一样,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相应的步骤,就可以判断连接到燃气热泵的燃气种类。
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将燃气阀开度为最大,使输入的燃气能够满足不同燃料的空燃比;
(8)启动发动机,设定一固定转速,并维持在该转速;
(9)将节气门开度步数增加,待发动机转速稳定后,测量当前发动机转速,计算单位步数转速变化率;
(10)由单位步数转速变化率查询数据库,由该转速变化率寻找相应的燃气种类;
(11)根据判断出来的燃气种类,查询数据库,按照该种类燃气重设燃气阀开度;
(12)重复上述步骤(2)至(4)再次进行判断燃气种类,若前后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完成判断,控制系统确认接到设备的气体种类;若前后两次判断结果不一样,再重复步骤(2)至(5)判断燃气种类,直到结果一样为止。
在上述步骤中,对于燃气阀、节气门的控制都可以通过控制器装置来实现。
在步骤(2)中,所述发动机的固定转速以800rpm至1200rpm为佳。
在步骤(3)中,所述节气门开度步数的增加以20至50为佳。
本发明方法能够分辨出接到燃气热泵的燃气种类,然后根据该判断结果,正确选择对于气体种类控制方法,实现同一发动机能够使用不同种类燃料,由此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供气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发动机;2-压缩机;3-节气门;4-混气腔;5-燃料阀;6-调压阀;7-电磁阀;8-进气管;9-控制器装置;20-四通阀;21-冷凝器;22-膨胀阀;23-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燃气热泵式空调装置包括发动机1、压缩机2、四通阀20、冷凝器21、膨胀阀22、蒸发器23。发动机驱动部分包括节气门3;混气腔4;燃料阀5;调压阀6;电磁阀7;进气管8;控制器装置9。
在本实施例燃气热泵式空调装置使用时,首先控制器装置9设定燃料阀5开度为最大,能够满足不同燃料的空燃比,启动发动机1,使它的设定转速到800rpm,调整节气门3使它的转速到达800rpm,并维持20-40秒。然后,控制器装置9将节气门3开度步数增加30步,经过20-40秒稳定后,测量当前发动机转速,计算单位步数转速变化率,查询数据库,由该转速变化率寻找相应的燃气种类。停发动机,根据推断的燃气种类的空燃比要求,控制器装置9重新设置燃料阀5的开度,重复上述运转,再次判断燃气种类,若前后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完成判断,控制系统确认接到设备的气体种类;若前后两次判断结果不一样,再进行运转,直到结果一样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16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