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印刷行业废气中吸附回收有机溶剂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2540.8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9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卫东 |
地址: | 5106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行业 废气 吸附 回收 有机溶剂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从印刷行业废气中净化回收有机溶剂的方法,可用于气体净化、有机溶剂回收和废水处理的场合。
背景技术
有机溶剂是印刷行业油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之一,且种类繁多如甲苯、丙酮、异丙醇等,它们的沸点低,在生产过程中,极易挥发到空气中,形成有机废气,不仅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有机溶剂与空气混合易产生爆炸,危及到生产安全和生命财产。因此,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以及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净化空气、回收有机溶剂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对有机溶剂的回收和处理,一般有吸收法、冷凝法和吸附法等。吸收法实质是将气态污染物转为液态污染物,后续分离困难,易产生二次污染且能耗高。冷凝法在有机溶剂含量较高的情况下使用比较经济合理。在溶剂浓度比较稀,为几百到几千ppm(体积)时通常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工业中一般采用多床并联进行连续的吸附和脱附再生。活性炭再生有加热再生和真空脱附再生。加热再生包括蒸气加热、惰性气体加热和电加热。惰性气体加热会导致较高的操作费用,而电加热耗能高,所以不予工业上使用。目前广泛采用的蒸气加热,在油水分离器中进行分离处理后,水相中一般含有少量的有机溶剂,使水变色、变味,不易直接排放。因此需要对水相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回收其中的溶剂,改变水质,使达到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回收效率高、操作简单、耗能少、生产安全、价格便宜的印刷行业有机溶剂回收装置,可在油水分离后处理含少量有机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利用上述装置的印刷行业有机溶剂回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从印刷行业废气中吸附回收有机溶剂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器、阻火器、风机和冷却器以及吸附与脱附装置和水处理装置;吸附与脱附装置包括吸附器之一、吸附器之二和水蒸气发生器;水处理装置包括冷凝器之一、倾析器之一、贮槽之一、萃取塔、吸附器之三、冷凝器之二、倾析器之二和贮槽之二;吸附器之一、吸附器之二和吸附器之三内分别设有活性炭;吸附器之一和吸附器之二分别通过阀门和管道与冷却器连接,使印刷业废气进入吸附器,吸附器之一和吸附器之二还通过阀门和管道与冷凝器之一连接,冷凝器之一与倾析器之一连接,倾析器之一与贮槽之一相接,贮槽之一分别通过阀门和管道与吸附器之三和萃取塔连接,萃取塔还分别与吸附器之三和倾析器之一连接;吸附器之三还通过管道和阀门与冷凝器之二、倾析器之二连接,倾析器之二与贮槽之二相接;水蒸气发生器分别与吸附器之一、吸附器之二和吸附器之三相接,分别为其提供水蒸气。
从印刷行业废气中吸附回收有机溶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吸附过程:从印刷车间出来的有机废气在风机的作用下经过过滤器除去其中的粉尘、颗粒杂质,经阻火器进入冷却器进行降温,使其温度在40℃以下,冷却后的废气通入其中吸附器之一进行吸附,当吸附质的出口浓度达到预定值时,预定值小于国家排放标准,此吸附器停止吸附,废气转入吸附器之二进行吸附;
(2)脱附过程:采用水蒸气脱附解吸,将水蒸气发生器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到吸附器之一,水蒸气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5∶1,有机溶剂从活性炭中脱附解吸出来,随蒸气流排出吸附器;
(3)分离过程:脱附出来的蒸气混合物经冷凝器之一冷凝,冷凝后的混合液体在倾析器之一进行油水分离,油相即有机溶剂回收到贮槽中,水相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对有机溶剂含量较低的水相或直接采用吸附器之三吸附,或先进行萃取再由吸附器之三吸附;
(4)水处理过程:当有机溶剂的含量低于5wt%,直接将水送入吸附器之三进行进一步的吸附处理,活性炭达到饱和后停止吸附,通水蒸气进行脱附再生,脱附出来的混合气再经过冷凝器之二冷凝,倾析器之二进行油水分离;若有机溶剂含量高于5wt%,则先将水相通入到萃取塔中,并在萃取塔中加入甲苯,甲苯与废水的体积比为1∶2~8,经搅拌静止分层后,所得的油相直接回流到前述的回收溶剂中,水相则通入到吸附器之三进行吸附,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通水蒸气进行脱附再生,脱附出来的混合气再经过冷凝器之二冷凝,倾析器之二进行油水分离;被处理后的水溶液作为冷却水循环使用或直接排放。
所述的有机废气中包含甲苯、丙酮、异丙醇溶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25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