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SM直放站机器底噪干扰基站的消除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2801.6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1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罗漫江;张远见;黄伯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5 | 分类号: | H04B7/1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卫东 |
地址: | 510663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gsm 直放站 机器 干扰 基站 消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直放站领域,特别涉及GSM直放站机器底噪干扰基站的消除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移动通信事业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移动通信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但是为了建设优质的移动通信覆盖网络,需要进行基站盲区的覆盖。无线同频选频无线直放站由于其投资小,性能稳定,建站速度快,对环境要求低,安装维护简便,是一种很好的覆盖盲区的设备。
一般而言,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可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基于时分的TDMA系统和基于码分多址的CDMA系统,而目前使用最广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是GSM系统,GSM系统是将TDMA和FDMA模式相结合。GSM直放站是一个有源系统,具有一定增益和噪声系数。当GSM直放站和基站配合使用的时候,直放站的机器底噪会抬高基站的噪声电平,降低基站的接收灵敏度。
实际使用GSM直放站系统中,为了防止底噪干扰基站,常见的工程方法是通过减小上行增益,这种做法会造成上下行增益不平衡,引起掉话。现有技术在维持上下平衡的同时,必然会干扰基站,否则只能通过牺牲上下行链路平衡,降低对基站干扰程度。同时,当多台GSM直放站接入基站的时候,底噪也会上升,必然降低基站的接收灵敏度,限制了单台基站使用直放站的数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GSM直放站机器底噪干扰基站的消除方法,其可以有效消除GSM直放站机器底噪对GSM系统的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直放站机器底噪干扰基站的消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信道分离器把输入信号分离为多个独立的信道,使用数字I/Q信号表示;
(2)计算各独立信道的能量,并与噪声门限值比较,判断当前时隙是否为空闲时隙,即如果独立信道的能量>噪声门限值,则当前时隙为非空闲时隙即通话时隙,反之,当前时隙为空闲时隙;
(3)如果当前时隙为非空闲时隙,则输入信号正常通过,即当前时隙的数字I/Q信号输出=输入;如果当前时隙为空闲时隙,则进行时隙噪声抑制,即不放大噪声,即当前时隙的数字I/Q信号输出=0。
通过上述处理后,直放站的空闲时隙就会被抑制,从而实现消除直放站机器底噪对基站的干扰。
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步骤(1)所述信道分离器采用数字下变频(DDC)的方式把输入信号分离为多个独立的信道。
步骤(2)所述各独立信道的能量根据公式∑(I^2+Q^2)计算。
步骤(2)所述噪声门限值根据本系统的底噪计算,即:
噪声门限值=—174dBm/Hz+接收机增益(dB)+10*log10(BW)+噪声系数(dB),BW为信号带宽,单位是Hz。
本发明的原理是:GSM系统是将TDMA和FDMA模式相结合,没有采用扩频技术,为了维持一定的通话质量,基站接收信号必须维持一定的信噪比,因此可以通过信号能量来判定是噪声还是信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抑制直放站的机器底噪,当引入GSM直放站时候,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不会降低。同时通过本技术,基站可以接入多台直放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直放站机器底噪干扰基站的消除方法的工作流程;
图2是本发明采用数字下变频把输入信号分离为多个独立信道的示意图;
图3是GSM系统中TDMA时间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直放站机器底噪干扰基站的消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信道分离器把输入信号分离为多个独立的信道,使用数字I/Q信号表示;如图2所示,信道分离器采用数字下变频(DDC)的方式把输入信号分离为多个独立的信道。
(2)如图3所示,GSM的TDMA中,帧被定义为每个载频中所包含的8个连续的时隙(TSO-7),相当于FDMA系统中的一个频道。在每个时隙中,信号以突发脉冲系列的形式发送。TDMA每个帧含8个时隙,整个帧时长约为4.615ms,每个时隙含156.25个码元,时隙时长为0.577ms。
GSM系统规定在通话时,信噪比必须大于一定值。所以通过能量可以判定当前时隙是空闲时隙还是通话时隙。
根据公式∑(I^2+Q^2)计算各独立信道的能量,并与噪声门限值比较,所述噪声门限值根据本系统的底噪计算得到,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28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通信装置及其相关通信方法
- 下一篇:可携式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