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微量元素预混料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3028.5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4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林映才;周桂莲;蒋宗勇;郑春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广东新南都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175 | 分类号: | A23K1/175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波 |
地址: | 51064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无机 复合 微量元素 预混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用饲料添加剂,尤其涉及一种微量元素预混料。
背景技术
微量元素是动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参与体内一系列的消化、生理和生物合成过程。在生产实践中,通常用超量添加无机微量元素的方法来加强对动物微量元素的营养供给。但使用无机微量元素通常存在以下的缺陷:(1)无机微量元素吸收率低,一般仅为2%~10%,所添加的无机微量元素大部分被排出体外,造成环境污染;(2)无机微量元素易与脂类和维生素发生作用,促进脂肪和维生素的氧化。离子态的金属元素在肠道内还容易受植酸、草酸以及纤维素的影响,进一步降低其吸收率,同时元素间的拮抗作用也影响了生物效价;(3)有些微量元素有很强的毒性,如含硒的亚硒酸钠,若在饲料中混合不均,容易造成动物中毒,且对生产工人健康有潜在的威胁;(4)高剂量微量元素(尤其铜、锌或铁)在小肠吸收及组织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自由基,后者引发循环式连锁反应,每循环一次都会产生过氧化物,如过氧化氢和不饱和氢过氧化物。这些物质可对DNA、RNA、线粒体膜、内质网膜、细胞膜造成过氧化损伤,严重破坏肠道细胞膜的完整性,使肠绒毛萎缩、破裂、脱落,隐窝深度增大,吸收细胞减少而分泌细胞增多、营养吸收能力降低,肠道修复功能减弱,导致动物生长受阻,饲料利用率降低,抗病、抗逆力下降,肉品质降低。
有机微量元素是指微量元素与有机配位体(蛋白质、小肽、氨基酸、葡萄糖酸、富马酸等有机酸、多糖衍生物以及合成螯合剂等)通过共价键和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是一类高效、安全、无残留、低污染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使用有机微量元素加强动物微量元素的营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与无机微量元素相比,有机微量元素具有以下的优点:(1)化学结构符合微量元素吸收的原始模式。关于微量元素吸收机制的研究表明,在动物消化道中,微量元素被吸收入血的先决条件是与内源或外源配位体结合形成消电荷的络合物或螯合物。所形成的络合物或螯合物能被有效吸收的前提条件是可溶且稳定常数适中,如果稳定常数过低,则其中的微量元素在胃肠道环境中易解离成为微量元素离子,从而失去了螯合物的优越性。如果稳定常数过高,则当机体需要时,螯合物不能及时释放微量元素,造成机体只能吸收不能有效利用。络合化学研究表明,氨基酸与微量元素形成的螯合物的稳定常数介于4~15之间,而且已经证明,稳定常数处于此间的螯合物,利于其中微量元素的吸收、转运和利用。因此,认为氨基酸是最合适的配位体之一。正是由于有机微量元素的化学结构符合微量元素吸收的原始模式,所以它们具有较高的吸收率。(2)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有机微量元素特殊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它们具有较强化学稳定性和生化稳定性,这一特性在动物营养中首先表现在能够抵抗植酸、高铜等对吸收的干扰。已往研究表明,在消化道pH条件下,植酸可以和铁、铜、锌等形成稳定常数很高、溶解度差的络合物,从而降低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植酸是畜禽饲料中微量元素的主要拮抗因子之一。高铜是畜禽饲养尤其是商品猪生产中普遍使用的营养手段之一,而在动物消化道内,铜通过与铁、锌等竞争吸收的结合位点而降低其吸收。研究表明,以螯合物形成提供的微量元素可以减少或避免植酸和高铜对其吸收的干扰。在动物营养中的表现之二是对饲料中维生素等活性物体的破坏作用小。在饲料生产中,由于大多数维生素分子中都含有不饱和碳原子等对化学反应极敏感的结构部分,易受到温度、水分、光和化学反应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其活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故往往超量添加,造成饲料成本升高、利润率降低。尤其在预混料生产中,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微量元素离子由于其氧化和催化氧化作用而成为破坏维生素等活性物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在有机微量元素中,以游离形式存在的微量元素离子极少。所以,有机微量元素对维生素等活性物质的破坏作用也相对较小。由此提示我们,在应用有机微量元素作为微量元素添加剂配制日粮时,可以适当降低某些维生素的添加量,以降低成本。(3)有研究者认为由于有机微量元素中微量元素原子是附着在氨基酸、肽或其它有机配位体上,所以它们比较容易被结合入生物体系之中,发挥作用。例如,蛋氨酸硒比较容易被结合入谷胱甘肽分子之中。还有研究发现,赖氨酸铜在动物体内可能直接发挥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的作用。因此,有机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生物学利用率和生物活性,具体体现为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效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广东新南都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广东新南都饲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30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