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化聚乙烯改性丁腈橡胶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3038.9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5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谭成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成章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L23/28;C08J9/04;C08K13/02;B29C3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莫瑶江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化 聚乙烯 改性 丁腈橡胶 发泡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氯化聚乙烯(CPE)改性丁腈橡胶(NBR)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海绵橡胶是一种疏松多孔结构的橡胶,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和屈挠性能;同时具有高效的减震,隔音隔热性能,广泛应用于密封,消音,减震等方面。
按照气孔组织的不同,海绵橡胶可分为:开孔(联孔),闭孔(单孔)和混合孔三种;按照使用场所选择材质,能够制造海绵橡胶的品种如天然橡胶(NR),氯丁橡胶(CR),丁腈橡胶(NBR),三元乙丙橡胶(EPDM),丁苯橡胶(SBR),硅橡胶(MQ)等。
通用型丁腈橡胶(NBR)是由丁二烯-(1,3)和丙烯腈共聚而成,以具备优异的耐油性著称。其不仅广泛应用于制作橡胶弹性体,也是大宗海绵橡胶制品的良好基础材料。
由于海绵橡胶制品为多孔结构,表面积较大,容易老化,尤其丁腈橡胶内嵌有双键,其耐臭氧和耐热老化性能尤为不佳。所以,采用共混改性丁腈橡胶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不仅提升了耐候耐老化及耐油耐磨性能,同时可以显著降低原料成本,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产工艺性。
基于共混改性丁腈橡胶能够取得的明显功效,目前可以共混的第二组份材料主要有橡胶和塑料二大类(无机物和纤维填充改性不在此详述)。例如:
丁苯橡胶(SBR)与丁腈橡胶(NBR)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其共混产品不仅耐寒性提高,同时成本有所降低。如采用高含丙烯腈量的丁腈橡胶100份,配合20份丁苯橡胶,则可减少共混硫化胶的耐油性下降的不足。
天然橡胶(NR)同样存有不饱和双键,与丁腈橡胶的硫化体系相似。当加入20份天然橡胶时,并用硫化胶不仅保持了原有的高强度,同时可改善低温性及生产工艺性能。
酚醛树脂与丁腈橡胶的相容性良好。如共混50份酚醛树脂的丁腈并用橡胶,其硬度、耐磨性和抗拉强度均有提高,并改进了绝缘性、耐热性及成型工艺性能。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通用塑料,和丁腈橡胶并用已成为物性良好的聚合物合金。不仅显著改善了丁腈橡胶的耐臭氧耐热老化性,同时在耐磨性、耐油性、阻燃性和加工工艺性方面有所提升。
前述橡胶或塑料与丁腈橡胶共混应用作为并用硫化胶弹性体的实用产品已有出现多年,但运用于发泡丁腈橡胶的实例相对较少,最普遍常见的一种就是NBR+PVC共混体系的海绵橡胶。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具有较好综合物性的通用塑料。但由于生产过程中氯乙烯的危害性及处置废弃PVC形成的二噁英致癌物,使其应用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尤其在目前全球环保日益高涨的背景下,虽然尚未明令禁用,但已被日本、欧盟列入不受欢迎名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友好、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的CPE改性丁腈橡胶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质量份数计,采用100份丁腈橡胶加氯化聚乙烯10~100份,硫化剂1~5份,促进剂1~3份,主发泡剂5~15份,复合调节发泡剂1~8份,塑化混炼;在100~190℃下加热10~100分钟,得到改性丁腈橡胶(NBR)发泡材料。
在以上配方中还可以按照现有技术加入其他辅助性成分。
本发明方法可以采用模压法和常压法。
模压法的具体步骤为:将已经按照配方塑化混炼完毕的胶料出片,置于模腔内;控制平板硫化机温度为110~170℃,硫化压力10Mpa,加热10~50分钟,迅速开模得到改性NBR发泡材料;必要时该材料需再在190℃硫化50分钟。
常压法的具体步骤为:将已经按照配方塑化混炼完毕的胶料,通过挤出机成片,随即置于有着100~180℃不同温度分区的烘炉内,40分钟后从烘炉内取出即得到改性NBR发泡材料。
所述硫化剂可采用现有技术,如硫磺,或硫的过氧化物如过氧化硫等。
所述促进剂可采用现有技术,如M,DM,CZ等。
所述主发泡剂可采用现有技术,如AC发泡剂等。
所述复合调节发泡剂可采用现有技术,如选自如下物质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发泡剂H,OBSH,碳酸氢钠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成章,未经谭成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30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装袋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