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制动器和刹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4322.8 | 申请日: | 200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9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曾东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东荣 |
主分类号: | B62L3/08 | 分类号: | B62L3/08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为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板桥***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制动器 刹车 系统 | ||
1.一种安全制动器,装置于脚踏车、摩托车或其它二轮直线式类型车辆,或其它具有左及右刹车控制器控制前及后轮刹车装置的轻型车辆刹车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制动器设置于左及右刹车控制器及前及后轮刹车装置之间,当左或右刹车控制器任一刹车时,该安全制动器控制后轮刹车装置对后轮先刹车,然后再控制前轮刹车装置对前轮刹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制动器至少具有一前阶机制及一后阶动力传输机制;所述左或右刹车控制器皆连结到前阶机制,再由前阶机制将左或右刹车控制器产生的刹车制动力量移转到后阶动力传输机制,然后由后阶动力传输机制将刹车制动力转移到前、后轮刹车装置,控制后轮先刹车,然后再对前轮刹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阶动力传输机制为两个滚轮构成的绞轮组,该两个滚轮上绕接有前及后轮刹车装置的导缆;当所述前阶机制接受到所述刹车控制器的刹车制动力量时,会使两个滚轮相对移动,进而使所述前、后轮刹车装置先后对前、后轮刹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阶动力传输机制的两个滚轮,每一滚轮具有一大一小两只沟状轮,大轮绕接后轮刹车装置的导缆,小轮绕接前轮刹车装置的导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制动器具有两片枢接的弧形杆,其中间为枢接点;在该弧形杆一侧端连接刹车控制器的拉绳,而相对枢接点的另一侧端则分别设置一滚轮;每一滚轮具有一大一小两只沟状轮,两个大轮绕接后轮刹车装置的导缆,而小轮则绕接前轮刹车装置的导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制动器具有一个固定架,该固定架上设有一上滚轮及一下滚轮,该下滚轮是固定的或可向下移动的,而上滚轮则可沿着固定架上的一滑槽相对下滚轮位移;所述刹车控制器的拉绳直接连接于上滚轮;当刹车控制器动作,拉绳会拉动上滚轮上移;该上、下滚轮皆具有一大一小两只沟状轮,两个大轮绕接后轮刹车装置的导缆,而小轮则绕接前轮刹车装置的导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有两组滚轮,每组各有大小两只滚轮所组成,组合方式具有滑轮型式结构及省力特性;滚轮组可以依据不同车型、车体需要,设计不同的大小轮比率,用以合适的调整刹车力道及前后轮刹车力道比率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一导缆固定框,使两导缆穿过该固定框并固定于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制动器具有两片枢接的弧形杆,其中间为枢接点;在该弧形杆一侧端连接刹车控制器的拉绳,而相对枢接点的另一侧则分别于各弧形杆上各设置两只沟状轮,距枢接点较远处的两只沟状轮绕接后轮刹车装置的导缆,而距枢接点较近处的两只沟状轮则绕接前轮刹车装置的导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制动器具有两片枢接的弧形杆,其中间为枢接点;在该弧形杆一侧端连接刹车控制器的拉绳,而相对枢接点的另一侧则分别于各弧形杆上各设置两只沟状轮,其中一弧形杆上的二沟状轮固定于该弧形杆上的同一点,并与另二沟状轮绕设导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制动器具有两片枢接的弧形杆,其中间为枢接点;在该弧形杆一侧端连接刹车控制器的拉绳,而相对枢接点的另一侧则于一弧形杆上设置两只沟状轮,于另一弧形杆上固定该绕设于所述两只沟状轮的导缆。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或11所述的安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上设有定位机构,供其上的沟状轮调整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含于弧形杆上开设的多孔及一以上的锁固组件,锁固组件穿设于沟状轮及弧形杆上的孔而固定沟状轮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含一设于弧形杆上的滑轨及一结合于沟状轮上的滑块,该滑块位于滑轨内,使沟状轮得以沿滑轨移动,并藉由一止动机构固定沟状轮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东荣,未经曾东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43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运动目标跟踪及数量统计方法
- 下一篇:冰箱的门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