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因传输载体磷酸钙纳米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4376.4 | 申请日: | 2007-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9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桂英;刘霆;陈永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桂英;刘霆;陈永恒 |
主分类号: | C01B25/32 | 分类号: | C01B25/32;A61K47/02;A61K48/00;A61K31/70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78***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因 传输 载体 磷酸钙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该方法制备的纳米是一种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并能够用作基因传输载体,适用于生物制药及肿瘤基因治疗领域。
背景技术:
提高DNA的转化效率和靶向性是基因治疗的关键。许多的载体,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在以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病毒载体主要包括腺病毒,逆转录病毒,腺相关病毒等;但病毒载体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潜在的危险;且免疫原性比较强,注射到机体后很快会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排斥,如当静脉注射高浓度的腺病毒载体时会使肝脏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非病毒载体目前常用的如脂质体及多聚阳离子聚合物;多聚阳离子聚合物有多聚氨基酸,聚乳酸,PLGA,PLA等。但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介导基因转移组织的特异性和靶向性,转染效率较低且易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基因表达时间短。
鉴于现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存在的缺陷,研制新型的非病毒载体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纳米颗粒因为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随着颗粒直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增大,故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因而纳米成为了最有应用前景的非病毒载体。研究表明,纳米颗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明显长于普通大小的颗粒,在短时间内,不会很快被吞噬细胞清除,从而更多的渗出到血管外,组织间隙,延长与细胞的接触时间,提高转染效率;通常质粒DNA进入血管后很快被核酸酶消化降解,但纳米基因载体有浓缩,保护DNA功能,与DNA形成一致密的结构,使DNA不被核酸酶消化降解。Dan Luo等利用硅颗粒与脂质体混合后与DNA一起转染细胞,发现其转染效率比单纯用脂质体转染要高8倍,Carsten Kneuer等用二价阳离子修饰硅纳米颗粒表面后,发现能与DNA结合,并且发现结合在颗粒上的DNA能抵抗DNase的作用。
目前,采用的纳米生物材料大致分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两大类,前者有多聚糖、高分子聚合物等,后者主要集中在对石英、羟基磷灰石、磁铁粉、陶瓷、碳粒、硅氧化物及各种金属或合金的研究。高分子聚合材料作为纳米载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在基因的输送中有许多的优越性,如能保护核苷酸的降解、有助于核苷酸转染细胞,并可起到定位作用,能靶向输送核苷酸,且可控制DNA的释放速率,延长其在体内的作用时间等。生物降解性是药物载体或基因载体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降解,载体与药物/基因片段定向进入靶细胞之后,表层的载体被生物降解,芯部的药物释放出来发挥疗效,避免了药物在其他组织中释放。
发明内容
本项目利用化学方法制备一种30nm左右大小,分散均匀的磷酸钙纳米颗粒,且该纳米颗粒能与质粒DNA有效结合,通过复合体吸附在细胞膜上并进入细胞内,增加进入细胞内DNA量,提高基因转染的效率,并且质粒DNA与纳米颗粒形成的复合体能有效的抵抗血清中酶类对DNA分子的降解,有效的保护DNA分子的完整性(图1-3)。
本新型纳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技术采用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氯化钙与磷酸氢二钠)的浓度比例为2∶1,温度控制在35℃,搅拌速度为350rpm,化学合成制备的磷酸钙纳米颗粒大小在30nm左右,分散较好,本方法制备的过程中工艺要求较高;在改变各反应物的浓度、反应过程中的温度会改变生成颗粒的大小及均匀度,以及反应合成时问、搅拌的速度的改变也同样影响制备磷酸钙纳米的特性,我们经过反复的制备和检测后,已基本形成较完善的制备工艺。
本新型载体的有益效果
作为基因转染的载体必须要求载体能与DNA结合,并且能带上完整的DNA进入细胞内,使外源基因得到有效的表达。磷酸钙纳米颗粒与带负电荷的DNA结合;在中性的环境下,DNA能与磷酸钙颗粒形成复合体,并且DNA与颗粒的结合形成复合体后能保护DNA不被血清降解,这对于体外细胞的培养及体内多酶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基因转染的载体要求对细胞、机体无毒。人体骨骼的主要组成成份为钙、磷,磷酸钙是可降解的无机材料,在体内可降解为钙与磷,被骨质吸收,对机体基本无毒。应此该磷酸钙纳米可能作为基因转染的有效载体之一,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临床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桂英;刘霆;陈永恒,未经张桂英;刘霆;陈永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43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