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缓坡挡土墙建筑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4976.0 | 申请日: | 200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1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仙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4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缓坡 挡土墙 建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建筑物,具体涉及一种缓坡挡土墙的建筑方法,以空心筒桩和竹丝构成骨架,以砂粘土为墙体,从而改变挡土墙的结构,建筑一种生态挡土墙。
背景技术:
现代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开发区建设的如火如荼,如何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建设速度成了我们工程建设的难点和热点。而挡土墙工程在工程造价特别在工程建设速度上有非常滞后延误整个工程的进度,给我们了难以控制的损失,因此,研究开发新型挡土墙建设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现有片石挡墙,砼挡土墙造价高,工期长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的、环保的、结构简单的生态缓坡挡土墙建筑方法,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程工期,改善了工程生态环境。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生态缓坡挡土墙建筑方法,包括:
1)用空心筒桩和竹丝建筑挡土墙骨架,用底含水量砂粘土建筑挡土墙墙体。
2)墙体设置排水孔,墙体与底层粘土层之间设置排水层,排水孔的水流入排水层,排水层底的粘土层设置防水层。还包括沿挡土墙周边设置的排水沟。
3)缓坡挡土墙角度为水平仰角0°~75°。
上述方案中空心筒,其成桩方法为,用钻孔器具成孔,其底部离防水层底不少于10cm,桩的下容部为水筒,上容部为土壤,水和土壤之间设置有滤水隔离层,桩内在挡土墙成型后种植树木,树木长大后成为挡土墙的支力点。
上述技术方案中,竹丝为筋形建筑材料,双向双层布置,纵横间距为80mm~300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排水孔沿挡土墙面满平面布置,每一个孔眼为该墙面平面处的集水点。
上述技术方案中,砂粘土通过搅拌,振动碾压建筑挡土墙墙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挡土墙的平面结构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挡土墙的纵剖面结构布置示意图
图3为空心筒桩的成孔大样详图
图4为排水孔的排水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在挡土墙底,一般为粘土或岩石底成型后,
用钻孔机沿设计布置桩眼钻孔成桩1,桩眼纵横间距为500mm~1500mm,成桩后,满底面平整、碾实,满铺隔水层(如薄膜)10,在隔水层10上满铺6cm厚灰渣排水层6,然后双层双向布置绑扎纵横竹丝7和8,其间距为200mm,纵横向间距均为180mm。然后梅花型布置排水孔2,在排水孔2内放置灰渣5。在搅拌碾压砂石粘土9至挡土墙成型。
如图3所示,空心桩1的下部可容水11,水量800ml,上部容加肥土壤12,容水部底离排水层6的隔水层10最小不少于20cm,在桩1与排水层相接处要做好防渗设施,以免水份渗入桩1引起基底层的破坏。在挡土墙成型后,在土壤12中种植树木13。空心筒桩为竹芯。树木13长大后成为挡土墙新的支力点。
如图1、图4所示,在绑扎好纵横竹丝7和8后,接设计每2m至3m梅花型布置排水孔2,放入排水筒(如竹筒),再放入灰渣5,再挡土墙面层以排水孔为集水点,用面层粘土成型排流向4。
如图1所示,在挡土墙工程动工时,应先按设计布置施工好排水沟3,以便上面和相邻面的水能顺利排泄。
实施本发明的生态缓坡挡土墙技术,生态挡土墙单价相对砼砂浆挡土墙,可降低40%,并可减少工期2/3,由于缩短了工期而彻底解决了因工期较长引起的雨水塌方等自然灾害所增加的设计预算外,工程造价,其经济效益巨大。同时,绿化构思简单、新颖,随着竹芯筒内所值树木的生长,该树木逐渐取代竹芯成为该挡土墙新的支力点,所以该工程是一项环保绿色工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仙,未经李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49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运送玻璃基板的包装盒
- 下一篇:手扶独轮自走式电动农田耕耘播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