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体生物三节律分析与图示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5009.6 | 申请日: | 2007-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3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向镜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向镜州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003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生物 节律 分析 图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体智力、精神、体力三个生物节律的分析方法与图示方法。
技术领域
现代人体生物三节律规律理论是国际公认的科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体的智力节律是33天为一个周期,精神(以前人们称为“情绪)节律是28天为一个周期,体力节律是23天为一个周期;人从出生之日起,智力、精神、体力三个生物节律都由零点(或者零线)同时开始进入上升高潮期,并以各自不同的周期呈现正弦曲线变化。因为三个节律像上了发条的钟表一样往复循环,故又被称为人体生物钟。所以,只要知道某人的公历出生日期,就能算出需推测日期的人体生物三节律状况。
但是,现有三节律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者们都只能将三个节律的每个周期简单地分为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三个含糊的区段,这对于三节律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其指导意义和作用显得极其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人体生物三节律分析方法,它能更科学地反应人体生物三节律状态,以便运用人体生物节律理论指导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更加直观明了,尤其是便于指导将孕夫妇了解、掌握自身三节律状态,选择最佳受孕日期,防残优生、提高新生人口素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所述人体生物三节律分析方法为:
(1)人体生物三节律周期的构成:以个人的出生日为起点,智力节律以33天为一个周期,精神节律以28天为一个周期,体力节律以23天为一个周期,各生物节律按周期循环。其特征是,将所述各节律的每个周期分为八个区段,以一天为一个日期单位,各节律区段里的每一个长度单位与一个日期单位对应。
所述智力节律每个周期的八个区段及其长度依次是:
上升临界期区段,2个长度单位;
上升高潮期区段,5个长度单位;
高峰日区段,3个长度单位;
下降高潮期区段,5个长度单位;
下降临界期区段,4个长度单位;
下降低潮期区段,5个长度单位;
低谷日区段,4个长度单位;
上升低潮期区段,5个长度单位;
所述精神节律带每个周期的八个区段及其长度依次是:
上升临界期区段,2个长度单位;
上升高潮期区段,4个长度单位;
高峰日区段,3个长度单位;
下降高潮期区段,4个长度单位;
下降临界期区段,4个长度单位;
下降低潮期区段,4个长度单位;
低谷日区段,2个长度单位;
上升低潮期区段,5个长度单位;
所述体力节律带每个周期的八个区段及其长度依次是:
上升临界期区段,2个长度单位;
上升高潮期区段,3个长度单位;
高峰日区段,2个长度单位;
下降高潮期区段,3个长度单位;
下降临界期区段,4个长度单位;
下降低潮期区段,3个长度单位;
低谷日区段,4个长度单位;
上升低潮期区段,2个长度单位;
(2)将上述人体生物三节律应用于人体生理状态的具体分析时,其中的高潮期优于低潮期,上升期优于下降期;从事重要活动时最好在高峰日区段,并应避开下降临界期区段、下降低潮期区段和低谷日区段,特别要避开双重或三重下降临界期区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所述人体生物三节律图示方法为:
(1)用三条平行的色带或线条分别表示人体智力、精神、体力三节律的周期变化,为节律带;用一条相应平行的色带或线条表示日期,为日期带;
(2)智力节律周期为33天,精神节律周期为28天,体力节律周期为23天;
(3)在每条节律带上,将每个节律周期分为八个区段,且每个区段的长度单位与日期带的长度单位一一对应;
(4)所述日期带的长度单位为一天,日期采用公历;
所述智力节律带每个周期的八个区段及其长度依次是:
上升临界期区段,2个长度单位;
上升高潮期区段,5个长度单位;
高峰日区段,3个长度单位;
下降高潮期区段,5个长度单位;
下降临界期区段,4个长度单位;
下降低潮期区段,5个长度单位;
低谷日区段,4个长度单位;
上升低潮期区段,5个长度单位;
所述精神节律带每个周期的八个区段及其长度依次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向镜州,未经向镜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50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