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炭/炭-碳化硅复合材料刹车闸瓦闸片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5176.0 | 申请日: | 200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肖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5/14 | 分类号: | C08J5/14;F16D69/00;F16D69/02 |
代理公司: | 中南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龚灿凡 |
地址: | 41008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硅 复合材料 刹车 闸瓦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炭/炭-碳化硅(C/C-SiC)刹车闸瓦闸片的制造方法。本制造方法可用于列车、地铁和工程机械的闸瓦闸片,汽车鼓式刹车片和盘式刹车片等制造。
背景技术
炭纤维增强C-SiC(即C/C-SiC)复合材料作为刹车材料具有密度低(≤2.4g·cm-3)、耐磨性好、摩擦系数高、制动平稳、抗腐蚀、抗氧化、耐高温、环境适应性强(如湿态下摩擦系数不衰退)和寿命长等优点,是一种高性能的刹车闸瓦闸片用材料。
制备C/C-SiC刹车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气相渗透法、先驱体浸渍裂解法、熔Si浸渗法和热压-烧结法,以及温压-原位反应法。其中,化学气相渗透法、先驱体浸渍裂解法、熔Si浸渗法需先编织炭纤维预制体,然后进行基体炭和SiC增密,增密的C/C-SiC坯体需经过高强度的机械加工才能获得闸瓦闸片,而C/C-SiC坯体硬度高,难以切削等加工。热压-烧结法是将炭纤维用C粉、Si粉等浆料进行浸渗处理后,经烘干制成无纬布,然后将无纬布切割成一定尺寸,层叠在一起,最后经热压烧结得到复合材料。该方法需在高温(≥1500℃)高压(≥100MPa)下才能得到致密的复合材料,损伤炭纤维,降低其强度;另外,由于制造的C/C-SiC复合材料坯体边缘不规整,同样需后续高强度的机械加工才能得到闸瓦闸片。因此,这四种方法难以推广应用于列车、汽车、地铁、工程机械等闸瓦闸片的制造。
“一种炭/炭-碳化硅陶瓷制动衬片的制备工艺”的国防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00623.X),主要对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炭/炭-碳化硅陶瓷制动衬片的工艺过程申请了专利保护。但是,该发明专利只适用于摩擦面积小于60cm2,厚度小于1.5cm的制动衬片的制造,对于大于此尺寸的刹车闸瓦闸片,采用该方法制造时,制造过程中坯体易产生鼓泡和开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C/C-SiC复合材料刹车闸瓦闸片的方法,使闸瓦或闸片产品一次性成形,不需高强度的后续机械加工;同时,解决闸瓦闸片制造过程中坯体鼓泡、开裂等问题。
炭/炭-碳化硅复合材料刹车闸瓦闸片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以短切炭纤维、炭粉、树脂、沥青、Si粉和SiC粉为原材料,通过配料混料、造粒、低温热压成形、高温烧结、树脂浸渍固化、炭化、摩擦面打磨等工序制造C/C-SiC复合材料闸瓦闸片;具体工艺参数为:
(1)原材料:长度为2~15mm的短切炭纤维,粒度为0.075~0.30mm的炭粉(可以是石墨粉、沥青炭粉、树脂炭粉或它们的混合物),粒度为0.075~0.30mm的Si粉,粒度为0.075~0.15mm的树脂粉(可以是酚醛树脂、呋喃树脂或环氧树脂)或沥青粉,粒度为0.075~0.15mm的SiC粉。
(2)配料混料。将称量好的原材料装入混料器进行混料。根据闸瓦闸片刹车性能要求的不同,原材料的配比可在以下范围内变化,短切炭纤维5~20%(质量含量),Si粉20~50%(质量含量),炭粉5~30%(质量含量),树脂粉或沥青粉10~30%(质量含量),SiC粉0~15%(质量含量)。
(3)造粒。将混好的原材料进行机械造粒,75%的颗粒粒径在5~15mm为佳,要求颗粒外观不规则。
(4)低温热压。将颗粒料装入模具腔内,施加150~400MPa的压力,在140℃~200℃内保温0.5~1小时,使颗粒通过树脂固化粘结成坯体,坯体尺寸与要制造的闸瓦或闸片尺寸完全相同。
(5)高温烧结。将坯体通过高温烧结,使树脂(或沥青)热解炭化为树脂炭(或沥青炭),使Si粉与炭粉、树脂炭(或沥青炭)反应生成β-SiC。烧结在真空炉中进行,最高温度1350℃~1700℃,炉内气氛为真空,也可以充Ar到常压,时间30~60小时。
(6)后续增密。采用液态树脂(或沥青)对烧结后的坯体进行浸渍、固化、炭化增密。浸渍温度为50℃~80℃,固化温度为150℃~200℃,炭化温度800℃~900℃。
(7)摩擦表面加工。将后续增密后的坯体进行表面加工,得到闸瓦闸片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51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