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种骨内固定融合器具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5307.5 | 申请日: | 2007-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2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守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守恒 |
主分类号: | A61L27/36 | 分类号: | A61L27/36;A61F2/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0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种骨内 固定 融合 器具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外科用于骨连接、固定、支撑的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特别涉及异种骨内固定融合器具(下简称融合器具)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用于临床治疗的骨科内固定产品主要有金属材料类、高 分子材料类和生物材料类等三大类,金属材料类虽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 抗疲劳性能,可满足骨科手术固定的需要,但存在发生植入物蚀损、金 属过敏反应及植入材料致瘤等合并症的可能,一般均需要二次手术取出; 尤其在生物力学上,由于金属材料与人体骨骼的弹性模量差距太大,应 力遮挡作用太强,易发生金属材料下方的骨皮质萎缩和松变,而导致再 次骨折。用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内固定物能被人体吸收,不需二次手术 取出,但吸收时间较快,常有局部积液反应和引起无菌性囊肿。同种异 体骨制作的内固定器生物相容性好,能被人体吸收,不需二次手术取出, 但骨源困难并可能引起人类疾病传播。异种骨内固定融合器具有同种异 体骨内固定器的优点,且骨形状较大、密度高比同种骨更容易加工塑形, 同时骨源丰富,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中国专利98112370.8公开了一种“异种皮质骨内固定器制作方法及 按该方法制作的椎体固定器”,该方法以牛、马、羊、猪等动物为原料, 包含选种、宰杀、取骨、脱脂、加工成型、清洁、包装、灭菌等步骤, 选取经检疫批准宰杀的动物作原料,将动物宰杀去皮,取其适用的骨, 除去骨上的骨膜,浸泡在75%的医用乙醇溶液中,除去骨内脂肪和蛋白 质等有机成份,将骨加工椎体固定器等用于固定、支撑的内固定融合器, 将内固定融合器置于保养液中密封保存,以剂量为15KGy的钴60辐照灭 菌。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在脱脂后再进行加工成型,仅能去除异种骨内固定融合器材料本 身带有的脂肪,在加工过程可能附着的脂类物质未及时清除掉,致使内 固定融合器脱脂不彻底,含有脂肪的器具植入人体后,脂肪成分会逸入 血液中,形成脂肪栓塞,并且大块骨原材料脱脂十分困难,无法达到彻 底清除。
2、未限制动物的来源,未对其进行疯牛病病原检测,如采用进口 动物及进口饲料喂养的动物,可能会使受者感染疯牛病。
3、未公开脱脂方法,脱脂过程中脂肪、骨内蛋白等有机成分全部 除去,仅保留了无机成分,使内固定器不具有骨诱导作用,只具有骨传 导作用。同时除去了骨内胶原纤维(有机成份),骨结构被破坏,机械强 度降低。
4、先脱脂后加工成型的步骤不合理,骨脱脂后再采用机械设备加 工成型,很容易在加工的过程中使骨再次沾染油脂。并且脱脂后的骨组 织空隙大,在加工的过程中容易崩裂。
5、仅采用了皮质骨,大量的松质骨骨源未利用,而松质骨制成的 椎体融合器更适合部份临床治疗的要求。
6、采用玻璃器皿包装,易碎,不便于运输,采用棉纸包裹可能使 内固定器上附有棉纤维,纤维一旦进入人体,能栓塞毛细血管,引起局 部囊肿,甚至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7、采用环氧乙烷气熏灭菌不合理,因为内固定器采用保养液贮存, 保养液中的水分与环氧乙烷接触能生成有毒性的乙二醇物质,进入人体 后引起不良反应;采用剂量为15KGy的钴60(γ射线)辐照灭菌不足以 清除直径较大或较厚的异种骨内固定融合器所附带致病微生物,这些微 生物如果不清除,进入人体后能造成继发性感染,引起局部脓肿或全身 性感染,如败血症和菌血病等,给病人带来生命危害。
同样由申请人申请并已公布的中国专利200610070876.9(生物性挤 压螺钉及其制作方法)针对中国专利98112370.8存在的不足做了大量的 改进,该生物性挤压螺钉属于异种骨内固定融合器具的一种,其制作方 法以牛、马、羊、猪等动物为原料,其加工步骤按选种、宰杀、取骨、 加工成型、脱脂、清洁、包装、灭菌的顺序进行,并且公布了各步骤的 详细参数和方法,但该方法也存在以下的缺陷:
1、该专利的制作方法中未采取措施对使用前的原材料(动物骨骼) 进行消毒处理(生化处理),动物骨骼上携带的人兽共患病毒很有可能传 染给接触者,不但对接触者的生命构成危害也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2、该专利的制作方法中未采取措施对加工成型并脱脂后的融合器 具进行机械强度增强处理,难以更大程度的保证融合器具在临床上安装 和使用的机械强度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守恒,未经杨守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53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