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冶金烧结球团的造球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5521.0 | 申请日: | 200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0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俭;叶恒棣;戴传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14 | 分类号: | C22B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7***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冶金 烧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行业烧结球团的造球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冶金行业烧结球团的造球方法有两种:一是圆盘造球法;二是滚筒造球法。不论是圆盘造球法还是滚筒造球法,都是利用成球表面在运动过程中使物料母球产生滚动,在滚动过程中最终形成生球。这两种造球方法均存在一些不足。圆盘造球机的缺点在于:1、盘面容易粘料,且不便清除;2、单机生产能力小:由于圆盘造球机的特殊结构,使得圆盘造球机的造球面积无法充分利用,其有效造球面积不到圆盘理论造球面积的50%;3、成球率较低:尽管相对于现有的其他造球设备而言,圆盘造球机的成球率相对较高,但也不过70%左右,仍有较大潜力。圆筒造球机的缺点在于:1、成球率偏低,返料量大:一般情况下,圆筒造球机的成球率在20~30%之间,70%以上的未成球原料需要返回造球机进行重新造球;2、生球强度偏低:由于圆筒造球机的成球机理造成其生球强度较圆盘造球机的生球强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冶金烧结球团造球方法的缺点,提供一种新的冶金烧结球团的造球方法。该造球方法既可以提高设备的造球面积利用率,提高单机产量,又可以提高生球质量。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冶金烧结球团的造球方法是,利用一具有斜度由下向上运动且向两侧摆动的带状造球面,使物料从该造球面的上端落下至造球面上,物料沿造球面自上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物料中的母球在造球面的作用下作滚动运动,并逐渐富积物料形成生球。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造球面为复合胶带。因此,又可称本发明方法为带式造球法。
所述方法中,物料在成球过程中在自身重力和造球面摆动的双重作用下,获得相互垂直的两种运动。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获得沿造球面自上而下的滚动,在造球面摆动的作用下获得垂直于造球面运行方向的滚动。两种滚动运动的复合运动使得母球整体沿造球面滚动,最终生成生球。
本发明方法类似于圆盘造球机的成球机理,更好地利用了设备的造球面积,与圆盘造球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运行成本大大降低:由于本发明方法的造球面为复合胶带,因此,与圆盘造球机相比,设备重量大大降低,电机功率明显下降。采用本发明方法的相同造球面积的带式造球机,其功率约为圆盘造球机的一半甚至更小,运行成本大大减少;
2、单机产量明显提高:由于圆盘造球机的特殊结构,无法充分利用设备的造球面积,带式造球机克服了这一缺点,有效造球面积可达设备理论造球面积的90%甚至更高,从理论上讲,理论造球面积相同的带式造球机,其产量约为圆盘造球机的2倍甚至更高;
3、占地少,便于工艺布置:由于带式造球机产量比圆盘造球机高得多,相同规模的球团厂,造球机的数量大大减少,占地减少,工艺布置更简单;
4、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本发明方法与圆筒造球法相比的优点主要是,成球率较高,达到85~95%之间;生球强度高。
总之,本发明方法克服了圆盘造球法和圆筒造球法的缺点,符合“节能降耗”的大前提,为大规模球团厂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生球加工渠道。在我国钢铁市场当前所处的特定背景下,带式造球技术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采用的造球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母球在造球面上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方法中生球成球过程示意图。
图4和图5分别是母球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方法是,利用带式造球机上的具有斜度由下向上运动且向两侧摆动的带状造球面复合胶带1,使物料从该复合胶带1的上端落下至复合胶带1上,物料沿复合胶带1自上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物料中的母球3在复合胶带1的作用下作滚动运动,并逐渐富积物料形成生球。
由图1可以看出,在工作状态下,带式造球机的复合胶带1一方面不间断地由下向上运行,与此同时还随机架一起沿两侧作往复运动。落入复合胶带1的物料及母球在重力与复合胶带往复运动的影响下获得相互垂直的两种运动。在重力的影响下获得沿复合胶带1自上而下的滚动,在复合胶带1往复运动的影响下获得垂直于复合胶带1运行方向的滚动。两种运动的复合运动使得母球整体沿复合胶带1滚动,最终生成生球。母球的运动轨迹2如图2所示,图3形象地描述了母球3在复合胶带1上的成球过程。
生球成长过程中的两种运动状态可由图4、图5表示。当复合胶带1从右侧往左侧摆动时,母球3的运动状态如图4所示,而当造球复合胶带从左侧往右侧摆动时,母球3的运动状态如图5所示。垂直面上的箭头4指示着在重力作用下,母球3由上而下的滚动;水平面上的箭头5、6指示着母球3在复合胶带1摆动作用下,从右至左或从左至右的滚动。比较图4、图5不难看出,在带式造球过程中,母球3不断地做横向往复滚动,这种往复运动能更好地排除母球3中的空洞,使得生球更加质密,生球强度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55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芩药液治脚气
- 下一篇:一种食管癌易感性检测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