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扁桃林产胶量的培育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35568.7 申请日: 2007-08-16
公开(公告)号: CN101103689A 公开(公告)日: 2008-01-16
发明(设计)人: 王森;谢碧霞;李安平;钟秋平;叶立斌;王旭;文亚峰;黄永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7/00 分类号: A01G17/00;A01G23/10
代理公司: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颜勇
地址: 410004湖***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提高 扁桃 林产 培育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扁桃林的培育方法,特别是指一种提高扁桃林产胶量的培育方法,属于经济林栽培新技术。

技术背景:

扁桃胶是桃胶的一种,桃胶属于可食用亲水胶体和天然胶黏剂,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中并可作为胶黏剂原料。目前世界上允许使用的可食用亲水胶体约50种,年销售额约25亿美元,并且每年以5%左右速度增长。我国食用胶的年需求量约3~4万吨,国内的年产量仅有1万吨左右,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只能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食用胶。桃胶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据《本草纲目》、《中国药学大辞典》记载,原桃胶性能谓苦平、无毒,练服保中不饥,忍风寒;活血益气,治下痢,“练服保中不饥,活血益气”即是说,可以久服补身对人体无害。现代中医认为,原桃胶味苦、平,益气、和血、止渴,擅长活血消肿、通淋止痛。临床运用对血淋、石淋、痢疾、腹泻、疼痛等状均有疗效。“清蒸桃胶”适用于肝癌后期的腹水症、肠癌、肾癌、膀胱癌等引起的小便不利、下腹部疼痛以及宫颈癌等。桃胶是我国独特的天然胶黏剂。

我国现有桃胶大部分是从桃树上采集的,由于果农为了保证桃果实不受病虫害的危害,在果园中喷洒农药在所难免,这样势必会污染从树干上分泌出的桃胶,被污染的桃胶不能入药和制作食品添加剂。

近年来,我国为发展实用经济林,从美国、意大利、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引进了蔷薇科植物扁桃。扁桃(Prunus amygdalus Batsch)蔷薇科(Rosaceae)桃属(Amygdalus)植物,又名巴旦杏、巴旦木,原产于西亚和中亚的沙漠和浅山丘陵区,为世界第一大干果树种,也是珍贵的木本油料树种。扁桃耐瘠薄、干旱。扁桃的果实从形态上包括可食种子、内果皮、外果皮组成,果实成熟时外果皮开裂,种子现出。扁桃引进中国后出现对气候的不适应性表现,流胶量虽比现有我国栽培的桃树多,但仍未达到其正常的产胶量,因此,对扁桃栽培方法进行研究,以改善其对我国气候的适用性,提高天然胶产量,无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产胶量高的提高扁桃林产胶量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一种提高扁桃林产胶量的培育方法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采用Price、Mission、纸皮等适宜品种,控制株行距(1.0-3.0)米×(2.0-5.0)米的密度,控制树干高度50~80厘米。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培植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适宜的品种,一方面可以保证树体的健康生长;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胶量。另外,本发明以产胶为主,不涉及果实的生产,不喷施农药,保证胶体绿色无公害。

2、采用株行距(1.5-2.5)米×(2.5-4.5)米的密度,减少了林间的通风,有利于胶体的生成与自然流出。

3、控制树干高度50~70厘米,一方面增加了流胶部位,另一方面便于采集。

本发明----一种提高扁桃林产胶量的培育方法,改变了扁桃单独作为果用经济林树种的模式,独辟蹊径以产胶为主,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可以大量的生产扁桃胶,为食品加工业、医药业、胶黏剂工业提供原料,具有实用性;产胶的同时可以保证树体的健康,具有可行性本发明栽培模式简单,林农均可发展,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栽培模式简单,林农易掌握,可大量生产桃胶,一方面可以为制药业、保健业、食品工业、胶粘剂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另一方面,扁桃树的耐瘠薄、耐干旱,并可以美化和绿化环境。本发明----“一种胶用林的培育模式”适于在我国温带地区大面积推广,特别适于在贫瘠的山区和丘陵区栽培,为贫瘠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选择Price、纸皮、Mission扁桃品种,采用1米×2米、2米×3米、3米×4米、4米×5米的株行距密度进行培植,控制一年生枝的截留长度在70厘米左右,然后进行产胶量的比较。

不同株行距密度扁桃流胶程度见表1。不同株行距密度(4年生)流胶量存在较大差异,流胶量最大的密度为株行距2米×3米。最小为1米×2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55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