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硅树脂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5632.1 | 申请日: | 2007-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1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姜其斌;衷敬和;黎勇;李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7/00 | 分类号: | C08G77/0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2007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硅树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有机硅树脂的工艺方法,尤其是指一种制备100%固含的有机硅树脂的工艺方法。主要用于制备有机硅树脂。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有机硅树脂都基本上采用水洗之后直接过滤的方法进行,如专利号为ZL200610097518.7,名称为“耐高温有机硅树脂的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布的技术内容。这种工艺存在难过滤,有机硅甲苯层中残留有微量水分,树脂透明度差等问题;对于制备少含或不含水的有机硅树脂而言,这种工艺很难达到要求。曾有人在过滤过程中使用无水氯化钙进行除水操作,但效果不甚理想,CaCl2不仅能溶于水中,且易使氯化钙结块,导致过滤困难,并且这种过滤方式也很难保证没有水进入到有机硅甲苯层。也有通过烃基三烷氧基硅烷作为起始原料,按硅树脂R/Si值为0.7~1.5确定配比,同时加入水、弱极性或非极性溶剂及0.1N的盐酸,通过加热熟化反应来制得有机硅树脂溶液,如专利号为ZL200610020361.8,名称为“有机硅树脂的合成方法”的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方法,但按照此种方法所生产得有机硅树脂仍难以真正得到不含或少含水的有机硅树脂。因此,很有必要对此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制备有机硅树脂存在的工艺缺陷而提出一种有效的工艺改进措施,本工艺的提出将改善有机硅树脂的工艺流程,通过新工艺能非常有效地除去有机硅层中残留的微量的水分。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所提出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不含或少含水的有机硅树脂的制备工艺,采取常规的水解缩聚反应工艺制备有机硅树脂,其特点在于:在常规的水解缩聚反应工艺的水洗与过滤工序之间,增加有常规减压蒸馏油水分离工序,在过滤之前进行减压蒸馏油水分离操作,通过减压蒸馏油水分离除去残留在有机硅甲苯层中的微量水分。具体制备工艺是:
a、将原料投入到混合釜中搅拌;
b、在30~50℃之间滴加混合单体;
c、加完料之后继续搅拌,静置分层后,放出酸水层;
d、在40~50℃的条件下,用自来水水洗4~6次直至PH值为7为止;
e、将有机硅甲苯层进行常规的减压蒸馏,再置入油水分离器,按常规的油水分离方法把残留在有机硅甲苯层的少量水分去除;
f、过滤;
g、浓缩,除甲苯;
h、得到均相透明的纯有机硅树脂。
本发明在常规的有机硅树脂水解缩聚反应制备工艺中,增加了减压蒸馏和油水分离措施,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硅树脂中的水分,这一新工艺对过滤和后续的操作及产品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节约能耗;通过这一新工艺即可得到均相透明的有机硅甲苯相,过滤效率高,节省时间,后续处理工艺简单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不含或少含水的有机硅树脂的制备工艺,采取常规的水解缩聚反应工艺制备有机硅树脂,其特点在于:在常规的水解缩聚反应工艺的水洗与过滤工序之间,增加有常规减压蒸馏油水分离工序,在过滤之前进行减压蒸馏油水分离操作,通过减压蒸馏油水分离除去残留在有机硅甲苯层中的微量水分。制备100%固含的有机硅树脂,其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a、将原料投入到混合釜中,在25~35℃下搅拌1h;
b、在30~50℃之间滴加混合单体,5~7小时内加完;
c、加完料之后继续搅拌1h,静置分层,放出酸水层;
d、在40~50℃的条件下,用自来水水洗4~6次直至PH值为7为止;
e、将有机硅甲苯层进行常规的减压蒸馏,再置入油水分离器,按常规的油水分离方法把残留在有机硅甲苯层的少量水分去除;
f、过滤;
g、浓缩,除甲苯;
h、得到均相透明的纯有机硅树脂。
按照本发明工艺与原有工艺相比,原有,生产有机硅树脂普通工艺为:
a、将原料投入到混合釜中,在25~35℃下搅拌1h;
b、在30~50℃之间滴加混合单体,5~7小时内加完;
c、加完料之后继续搅拌1h,静置分层,放出酸水层;
d、在40~50℃的条件下,用自来水水洗4~6次直至PH值为7为止;
f、过滤;
g、浓缩,除甲苯;
h、得到均相亚光状态的有机硅树脂。
通过对比本工艺和普通工艺,生产100%固含的有机硅树脂,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56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