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合物极性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5889.7 | 申请日: | 200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7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波;徐僖;邬智勇;夏金魁;张爱民;熊远凡;李建华;徐闻;蒋遥明;王建华;董维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8/00 | 分类号: | C08F8/00;C08F10/02;C08F10/06;C08F12/08;C08F297/04;C08F4/642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科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彭乃恩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极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极性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分子聚合物作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材料,因其优越的综合性能,相对较为简便的成型工艺,以及极为广泛的应用领域,而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非极性高分子材料PE、PP、PS及SBS、SEBS等,虽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其表面能低,分子呈化学惰性,导致其粘接性,润湿性,印染性,气体渗透性,抗静电性以及与其它极性聚合物、无机填料等的相容性差,造成加工难度增加,应用领域受限。为此,对非极性聚合物的官能化改性一直是高分子领域的热门课题。
目前文献报道较多的是对聚合物的接枝改性研究,如对PP进行MAH的接枝改性,冯钠等(预处理方法对PP固相接枝MAH的影响.冯钠,黄锐,李书娟,张志永,陈涛.合成树脂及塑料,2006,23(3):25-27)探讨了紫外光照射法和化学溶胀法预处理对聚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体系的影响。齐宏进等(PP接枝MAH的结晶动力学研究.齐宏进,杨向新,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98,13(4):1-4)还对PP接枝MAH后的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对PE的接枝改性,王琪等(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中LDPE固相力化学接枝MAH的研究。陈辉强,王琪。塑料工业.2000,28(6):4-6)研究了磨盘碾磨中HDPE、LDPE、LLDPE和LDPE的粉碎和降解以及LDPE的固相力化学接枝。将LDPE与马来酸酐共碾,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LDPE-g-MAH),并采用IR、DSC和化学滴定等方法对所制备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熊善新等(HDPE固相接枝MAH接枝率的研究.熊善新,葛岭梅,周安宁.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0,20(3):228-231)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用固相接枝共聚的方法制备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HDPE-g-MAH);用红外光谱法检测接枝产物的生成;通过差量法计算接枝率。殷敬华等(HDPE氯化原位接枝MAH及产物结构林意生,李莉莉,赵季若,殷敬华.应用化学,2005,22(12):1282-1286)研究了以氯气作为引发剂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官能化接枝顺丁烯二酸酐(MAH)的方法。刘朝宗等(刘朝宗,尹志辉,时玉平,尹志辉.UHMWPE微粉辐照接枝MAH的研究.塑料工业,1997,6:79-82)采用辐照方法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微粉表面接枝马来酸酐(MAH)。丁永红(LLDPE熔融接枝MAH功能化研究丁永红,承民联,刘华国,张凤.塑料科技,2001,6:1-5)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在自由基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存在下,加入添加剂(少量的二甲亚砜能提高接枝率,抑制交联,改善接枝物的流动性),采用熔融法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进行马来酸酐(MAH)接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58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