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炭/炭/铜复合材料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5954.6 | 申请日: | 2007-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5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廖寄乔;邰卫平;王跃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博云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49/00 | 分类号: | C22C49/00;C22C47/00 |
代理公司: | 益阳市银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舒斌;夏宗福 |
地址: | 4130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导电性和耐磨性领域中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炭/炭/铜复合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炭纤维-铜基复合材料由于综合了铜的良好导电、导热性及炭纤维的高比强度、比模量、低热膨胀系数及良好的润滑性,具备了较高的强度、良好的传导性、减磨耐磨性、耐蚀性、耐电弧烧蚀性和抗熔焊性等一系列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材料、滑动材料、触头材料,集成电路散热板及耐磨器件等领域,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功能材料。目前,制备炭纤维-铜基复合材料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工艺:粉末冶金法、热压法、挤压铸造法等。粉末冶金法制备炭纤维-铜基复合材料,存在生产效率低、生产工艺复杂等不足,一般只适用于纤维含量较低的短纤维-铜基复合材料;热压法相对粉末冶金法,对纤维损伤小,制得的材料性能较佳,但设备昂贵,成本高,不易批量生产,在工业上较难推广;挤压铸造法制备炭纤维-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有效方法,工艺参数易于控制,性能稳定,制备成本低,合理控制工艺参数可以制备出高性能的复合材料,但在获得良好制备性能的复合材料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挤压铸造过程易产生几大缺陷:纤维体积含量难以控制,易造成炭纤维的偏聚;高压作用下,造成很大的应力集中,纤维与纤维界面脆性接触,裂纹易迅速扩展造成低应力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工艺易控制,产品均质性好,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炭/炭/铜复合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将短炭纤维通过无纺技术制备成网胎,将长纤维通过纺织技术制备成炭布,然后通过针刺技术将两者复合成预制件(复合时根据工艺需要加入铜粉或铜合金粉),再经过化学气相沉积(渗透)和/或浸渍等技术,或采用随后的真空压力渗铜技术,使不同形态的碳、铜或铜合金复合成一体而制成炭/炭/铜复合材料。
一种炭/炭/铜复合材料,以重量100%计,炭/炭复合材料与铜或铜合金的重量比为15~75∶85~25。
所述的炭/炭/铜复合材料增密后表观密度为1.3g/cm3~6.2g/cm3,电阻率为1μΩm~26μΩm,肖式硬度为40~85,抗弯强度为35MPa~150MPa。
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开松成网:按配比选取6mm~70mm长的短炭纤维,经开松设备开松成蓬松的单根状纤维,然后把开松好的炭纤维经气流成网和/或梳理成网,再利用铺网机铺成纤维网,预刺成网胎,所述网胎的面密度为50g/m2~100g/m2;
(2)叠层针刺复合:把经步骤(1)所得的网胎平铺在工作台上,将按配比选取的铜粉或铜合金粉均匀撒于网胎上,然后铺层炭布,再在炭布上面铺层网胎,通过针刺,包裹固定铜粉或铜合金粉,如此重复制成所需要求的炭/炭/铜复合材料预制件,所述炭布的面密度为200g/m2~300g/m2;
(3)增密:将步骤(2)所得的预制件增密成炭/炭/铜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步骤(2)还可以为把经步骤(1)所得的网胎平铺在工作台上,将按配比选取的铜粉或铜合金粉均匀撒于网胎上,再铺层网胎,通过针刺,包裹固定铜粉或铜合金粉,如此重复制成所需要求的炭/炭/铜复合材料预制件。
本发明在步骤(2)中,针刺工艺为针刺深度7~15mm;针刺密度3~10次/cm2。
本发明的另一种生产工艺还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开松成网:按配比选取6mm~70mm长的短炭纤维,经开松设备开松成蓬松的单根状纤维,然后把开松好的炭纤维经气流成网和/或梳理成网,再利用铺网机铺成纤维网,预刺成网胎,所述网胎的面密度为50g/m2~100g/m2;
(2)叠层针刺复合:把经步骤(1)所得的网胎平铺在工作台上,在其上面铺层炭布,然后再铺层网胎,通过针刺使其复合,如此重复制成所需要求的炭/炭复合材料预制件,所述炭布的面密度为200g/m2~300g/m2;
(3)增密:将步骤(2)所得的预制件增密成所需密度和孔隙度的坯体;
(4)渗铜:将步骤(3)所得坯体和按配比选取的铜或铜合金放入真空熔炼炉中,使铜或铜合金液渗入坯体之中制成炭/炭/铜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博云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博云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59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镜框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电极及制法和含有该半导体电极的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