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P-PBX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6379.1 | 申请日: | 200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2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耐通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7/00 | 分类号: | H04M7/00;H04L12/66;H04L12/6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顾继光 |
地址: | 200127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p pbx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IP-PBX(基于IP的专用交换机,The InternetProtocol Private Branch eXchange)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基于网际协议的话音传输)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IP-PBX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到了应用。
许多公司发现传统的电话系统不仅维护费用昂贵,而且在支持员工分散工作的功能方面具有局限性。为使所有通信畅通无阻,IT管理员现在开始部署基于IP的公司电话系统--IP-PBX。这些系统可以完全将话音通信集成到公司的数据网络中,从而建立能够连接分布在全球各地办公地点和员工的统一话音和数据网络。
IP-PBX最显著特征是成为一个集成通信系统,通过电信网和互联网,仅需要单一设备即可为用户提供语音、传真、数据和视频等多种通信方式。还可以建立中、小型的呼叫中心,并且造价低廉。通过与网络软硬件的充分结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通信成本。
现有IP-PBX系统的构成,仅仅有一台服务器实现,从功能上划分它主要由软交换业务,媒体网关,数据库三个模块构成。其中,软交换业务模块用于实现呼叫控制、呼叫记录、资源分配、协议处理、呼叫路由、安全认证等功能;媒体网关模块包括呼叫编码转换、提供电话会议室、RTP语音中继、语音留言、语音信箱等媒体功能;数据库用于服务参数配置、呼叫记录、各类VoIP终端设备(媒体网关,级联服务器,VoIP中继,终端IP话机等)的注册认证信息等。
以一个实际的呼叫为例:现有IP-PBX系统在处理一个呼叫时,软交换业务模块通过查询数据库,认证主叫号码;成功后根据被叫号码的注册信息,进行呼叫控制;如果该呼叫还需要语音编码的转换、语音信箱服务、电话会议等功能的支持,则由媒体网关模块提供上述服务的支持。
但现有IP-PBX的容量与可靠性都无法满足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主要原因在于现有IP-PBX系统存在如下缺点:
首先,现有IP-PBX系统将软交换业务与媒体网关业务集中在同一台服务器上进行处理时,软交换业务的呼叫注册、状态查询、呼叫控制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而媒体网关业务中的电话会议功能,编码转换等同样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这是IP-PBX服务的瓶颈所在。
另外,现有IP-PBX系统既承担本地注册的IP电话的注册,认证,呼叫连接的建立,又承担为IP-PBX内建网关,外置网关侧呼入的呼叫建立、认证、编码转换的职能,这样也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这也是造成IP-PBX服务的瓶颈的一个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IP-PBX系统,它可以实现系统集群,通过软交换服务与媒体网关的功能分离,提升了系统的容量和系统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IP-PBX系统的技术方案是,所述IP-PBX系统至少包括两台以上的服务器,其中包括中央服务器和媒体服务器,所述中央服务器包括软交换业务模块和数据库,所述媒体服务器包括媒体网关模块,所述媒体服务器的通讯记录被记录在所述中央服务器上的数据库。
系统还包括一台以上备用中央服务器,所述备用中央服务器与所述的中央服务器配置相同,并且所述备用中央服务器与所述的中央服务器的数据实时同步更新。
所述的媒体服务器还包括本地软交换业务模块和内建网关,所述本地软交换业务模块用于处理本地的软交换业务,处理所述内建网关的呼叫控制。
所述的媒体服务器还包括本地数据库,所述的本地数据库的内容与中央服务器的数据库的数据实时同步更新,用于实现本地业务的数据查询。
系统还包括一台以上的本地软交换服务器,该服务器包括本地软交换业务模块和内建网关,所述本地软交换业务模块用于处理本地的软交换业务,处理所述内建网关的呼叫控制。
系统还包括一台以上备用媒体服务器,所述备用媒体服务器与所述的媒体服务器配置相同,并且所述备用媒体服务器与所述的媒体服务器的数据实时同步更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耐通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耐通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63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动态信道的移动装置的交递方法
- 下一篇: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