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管管端封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7003.2 | 申请日: | 2007-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4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袁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隆防腐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00 | 分类号: | B23K31/00;B23K33/00;B23K20/08;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0949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管管 端封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管管端封焊方法。
背景技术
薄壁内衬爆燃(或爆破)复合钢管的加工形成主要是利用气体或炸药爆炸产生瞬间压力,使外管发生弹性变形、内管发生塑性变形,冷却后外层收缩使内外层紧密挤压、贴合,形成一种外层承压、内层防腐的双层结构复合钢管。复合钢管管端封焊是影响爆燃后层间复合质量的重要技术环节,同时也直接影响管线铺设时管端连接焊接质量。
现有复合钢管管端封焊技术,是在基管管端内壁车出坡口,坡口与内管形成轴向圆角楔形焊接槽,在楔形焊接槽内实施封口焊接(见图1)。
这种工艺的缺点是:
1.难以实施过渡焊,焊接质量不高。
2.衬管为薄壁合金管时,很容易被电弧烧穿。
3.爆燃复合后在基管上加工轴向圆角楔形槽焊接难度大,爆燃前加工,易使槽壁内衬层受压变形或管端复合不彻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薄壁内衬爆燃复合管管端封焊方法,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方法所存在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复合管管端封焊方法,在爆燃复合后进行管端封焊加工,其特征在于:爆燃复合后,在距离管端4-6mm处内壁车出径向圆角楔形槽,在楔形槽内分层进行过渡封口焊,过渡封口焊完成后,切掉管端预留段。
所述的复合管管端封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过渡封口焊是在楔形槽内分层进行碳钢焊和合金焊。
所述的复合管管端封焊方法,其特征在于:过渡封口焊完成后,切掉管端预留段,同时切出焊接坡口。
本发明方法采用内刻槽技术封焊接头,与现有的原有轴向楔形槽技术封焊接头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方法使用内刻槽技术封焊在爆燃复合后进行,管端复合不受影响。
2、本发明方法使用径向圆角楔形槽实施过渡焊,使焊接质量明显提高。
3、本发明方法的径向圆角楔形槽过渡焊接散热快,不会烧穿薄壁内衬,使内衬合金厚度降低,节约材料成本。
4、本发明方法的内刻槽技术实施过渡焊封焊,楔形槽到管端预留很短,加工外坡口后,不会浪费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轴向楔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中径向圆角楔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原有的焊接方法,经过研究试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壁内衬复合管内刻槽实现过渡焊封焊的方法,该方法特点是:
爆燃复合后,在距离管端4-6mm处内壁车出径向圆角楔形槽(见图2),在楔形槽内分层进行碳钢焊和合金焊,过渡封口焊完成后,切掉管端预留段,同时切出焊接坡口。
本实施例采用内刻槽技术实施过渡焊封焊,可以使爆燃复合中内衬合金管的壁厚从3mm降至1.5mm,以Φ108SUPER13Cr合金管为例,每根(12米)可节省材料47.27kg,以每吨8万元计算,可节省成本3781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另外,内衬耐蚀合金复合钢管,耐蚀性好,使用寿命长,是解决油田集输管线稠油结蜡、结沥青问题的理想材料。薄壁耐蚀合金复合钢管的研发成功,可以大幅度降低复合钢管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促进耐蚀合金复合钢管的推广使用。同时,可以替代部分SUPER13Cr合金进口管,对我国石油钻采输送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隆防腐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隆防腐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70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体冷冻保护复活液
- 下一篇:工艺双玻璃光伏组件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