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低温下催化转化吸收羰基硫的铁基脱硫剂及其制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7096.9 | 申请日: | 2007-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4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祥;赵海;高晋生;伍星亮;杨讼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K1/20 | 分类号: | C10K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谈顺法 |
地址: | 200237***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催化 转化 吸收 羰基 脱硫 及其 制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中羰基硫催化转化-吸收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对羰基硫加氢转化和吸收的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以重油、天然气和煤为原料生产甲醇、二甲醚、油品和其它化工产品的市场非常活跃。除了常规因素的影响外,合成过程中催化剂寿命的长短是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而引起催化剂中毒的物质主要是含硫气体,其中主要以硫化氢和羰基硫为主。近年来,由于煤、油和电等价格上扬,一些化肥厂、联醇厂纷纷采用低价劣质煤和高硫煤造气,致使原料气中硫含量偏高。这部分硫如果脱除不干净,将直接导致铜洗工序中铜液起泡,铜耗急剧增加,塔板堵塞,合成催化剂寿命大减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从而使工厂开停车频繁,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我国联醇生产基本上集中在以煤、焦为气化原料的中小型氨厂,一般采用湿法脱硫工艺,半水煤气在变换前只能脱去硫化氢,羰基硫不易脱除。若未经净化的煤气进入联醇工序,会导致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迅速中毒,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一般在合成气含硫小于0.1×10-6的工厂,每立方米铜基催化剂可生产6000~8000吨甲醇,而合成气含硫大于1×10-6的联醇厂,仅能生产800~1200吨甲醇。
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和中国对石油进口依赖度增加,导致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迅速扩张,煤炭气化发电和生产化工产品的多联产模式,特别是与醇醚燃料联产已成为共识,故制备高效的羰基硫脱硫剂正是顺应了这一需求。
羰基硫呈中性或弱酸性,化学性能比较稳定,难以用常规的脱硫方法脱除干净,工业上脱除羰基硫的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由于化学平衡等因素的限制,湿法脱除难以达到精脱硫程度,故目前主要采用干法脱除羰基硫,将羰基硫氢解或水解转化为硫化氢并加以脱除。干法脱硫主要有水解和氢解两种方法。COS水解催化剂在国内或国外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转化吸收型,它不仅对COS等有机硫有转化能力,且对转化生成的硫化氢有吸收能力,能单独用于微量硫的脱除,但是当进口硫含量过高时容易达到饱和;另一种为单纯转化型,对COS只具有转化功能,因此必须与氧化锌、活性炭等脱硫剂串联使用。
相比较而言,氢解对有机硫有很高的转化率,对有氢源的气体还可以直接利用其中的氢气进行脱硫反应,不需外加其它原料。
传统加氢方法主要采用高温钴钼、铁钼或镍钼等催化加氢串联氧化锌吸附的方法,虽可基本脱除有机硫化物和无机硫化物,但工艺路线复杂、操作条件苛刻、投资费用大,因此该方法在我国难以推广,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大型厂家选择使用。此外,现有加氢脱硫工艺的脱硫精度仅适宜于原合成氨系统的要求,最多可脱除至总硫体积分数<0.5×10-6~1.0×10-6,难于满足现代高效甲醇合成催化剂对原料中杂质含量的要求。后者需进行深度加氢脱硫,要将原料气中硫化物脱除至总硫体积分数<0.1×1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70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鞋底除尘机
- 下一篇:一种用对甲基苯磺酸催化合成阿魏酸单甘油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