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余渣和钢水的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7196.1 | 申请日: | 200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9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杰;肖永力;李永谦;刘茵;瞿培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3/00 | 分类号: | B22D4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余渣 钢水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连铸工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铸余渣和钢水的分离方法,该方法能够使渣与钢水快速分离。
背景技术
目前在炼钢技术中,随着对钢液纯净度要求的提高,需要对转炉或电炉冶炼出来的钢水进一步精炼处理,除去其中残存的硫、氧及夹杂物。精炼过程是通过向精炼炉内加入石灰等溶剂产生高碱度、低FeO和流动性好的还原渣来实现的。精炼结束后,产生的铸余渣覆盖在钢水上部,并连同合格钢水一起进行连铸浇注。浇注完毕,这部分铸余渣连同剩余的钢水一并倒入常规渣包内,送弃渣场进行热泼处理,经冷却后回收钢渣及其中的废钢。但是在这种传统的弃渣处理方法中,高温状态铸余渣连同残余钢水的热量无法利用,而且渣与钢水在常规渣包内由于冷却,常常结成很大的渣砣,在弃渣场进行后续处理时需要用氧气切割、落锤破碎甚至用炸药爆破才能将其破碎成小块渣钢,既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又占用土地,严重污染环境,无法实现分离铸余渣和钢水,并分别进行单独回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的容易结砣难以回收、高温渣钢的热量无法利用、铸余渣和钢水钢的无法分离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铸余渣的渣钢分离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方便,清洁无污染,能够使铸余渣与钢水快速分离,分别进行单独回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方案一,
一种铸余渣和钢水的分离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A.将钢包中的铸余渣和钢水一起倒入专用渣包内;
B.使用专用渣包使铸余渣和钢水静止分层;
C.使用专用渣包排放钢水;
D.倾倒出渣包内剩余的铸余渣;
E.分别对铸余渣和钢水进行单独处理回收。
较佳地,所述的步骤B的具体步骤如下:
B1.使用包盖封住渣包;
B2.使用加热保温装置对渣包供热保温;
B3.保温静止使铸余渣和钢水分层。
较佳地,所述的步骤C的具体步骤如下:
C1.向渣包中投放挡渣球;
C2.打开渣包底部的出水口排出钢水;
C3.钢水排放完毕,挡渣球封堵出水口。
较佳地,所述的挡渣球的密度取值在铸余渣和钢水的密度之间。
方案二,
一种铸余渣和钢水的分离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A′.将钢包中的铸余渣和钢水一起倒入专用渣包内;
B′.使用专用渣包使铸余渣和钢水静止分层;
C′.使用扒渣机扒出铸余渣;
D′.倾倒出渣包内剩余的钢水;
E′.分别对铸余渣和钢水进行单独处理回收。
较佳地,所述的步骤B′的具体步骤如下:
B′1.使用包盖封盖住渣包;
B′2.使用加热保温装置对渣包供热保温;
B′3.保温静止使铸余渣和钢水分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铸余渣和钢水的分离方法,根据热态铸余渣和钢水的密度不同,将钢包中的铸余渣和钢水一起到入专用渣包内;使用专用渣包使铸余渣和钢水静止分层;使用专用渣包排放钢水;倾倒出渣包内剩余的铸余渣;分别对铸余渣和钢水进行单独处理回收。或者将钢包中的铸余渣和钢水一起倒入专用渣包内;使用专用渣包使铸余渣和钢水静止分层;使用扒渣机扒出铸余渣;倾倒出渣包内剩余的钢水;分别对铸余渣和钢水进行单独处理回收。采用该方法使铸余渣和钢水热态分离,简单方便,清洁无污染,不但利用了钢水自身的热量,避免了能量浪费,同时防止铸余渣和钢水冷却结砣,另外还能够使铸余渣与钢水快速分离,可以分别进行单独回收,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案一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方案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方案二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方案二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先出钢水后倒铸余渣的分离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71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卷曲棒与卷料切张机反卷曲棒装置
- 下一篇:非接触式镭射刻字制程及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