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青钱柳苷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37699.9 申请日: 2007-02-27
公开(公告)号: CN101254200A 公开(公告)日: 2008-09-03
发明(设计)人: 俞强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安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1/7048 分类号: A61K31/7048;A61K31/704;A61K36/52;A61P3/10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徐迅
地址: 201203上海***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青钱柳苷类 化合物 制备 治疗 糖尿病药物 中的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植物提取物,尤其涉及一种从胡桃科植物青钱柳中提取的青钱柳苷化合物,或者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日渐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目前研究表明,其病因和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由于胰岛素的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靶细胞胰岛素受体缺陷,从而引起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高,临床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多食。

糖尿病主要分为以下两型:(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IDDM),约占糖尿病发病率的10%,好发于30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此类病人的血清中常可检出抗胰岛细胞抗体(ILA)。其发病机理为,由于环境或遗传因素所致,胰岛β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例如病毒感染,人类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HLA-DR3、HLA-DR4的基因检测呈阳性或HLA-DR5的基因检测呈阴性。(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NIDDM),约占糖尿病发病率的90%,中年后发病,起病缓慢、隐匿,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偏低、正常或偏高,而胰腺内胰岛β细胞可正常。其发病机理为,由于遗传、肥胖、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等因素所致,造成胰岛素的相对缺乏,即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糖尿病的治疗目的为降低血糖,消除症状,预防、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方案和原则为:(1)饮食治疗:饮食控制的目的为维持标准体重,矫正代谢紊乱和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2)运动治疗:运动治疗有利于控制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控制血糖;(3)药物治疗:胰岛素是I型糖尿病患者维持生命和控制血糖所必需的药物。II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多数患者在糖尿病的晚期却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水平以降低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往,人们担心在II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胰岛素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但在UKPDS研究中,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的患者组与其他药物治疗组和主要以饮食控制的对照组相比,大血管病变的发病率并没有增加。因此,胰岛素目前仍被当作帮助II型糖尿病患者达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有些患者因较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需要使用较大量的胰岛素(如每日1U/kg体重),为避免体重明显增加和加强血糖的控制,可加用二甲双胍、格列酮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

由于糖尿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治疗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药物治疗由于缺乏特异性,取得疗效的同时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副作用。因此,寻找靶向性的小分子药物已日渐成为新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而从天然植物中筛选具有崭新分子结构的新化合物或者已知天然化合物的新用途,成为新药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 (Batal.)Iljinskaja)系双子叶植物纲胡桃科植物,广泛分布于江西、广西、四川、福建、贵州等十三个省区,是我国特有的速生树种。《中国中药资源志要》记载,其树皮具有清热消肿、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顽廨。民间长期以来,取其叶制作饮料,因其味甜,有清热解暑、降血压、降血糖等功能,故又称甜茶、神茶。

青钱柳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从青钱柳树叶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肌醇、山俞酸、青钱柳酸A、青钱柳酸B、2α-乌苏酸、咖啡因、β-谷甾醇、胡萝卜苷、β-L-吡喃阿拉伯糖、硬脂酸、棕榈酸、青钱柳苷I、II、III、山萘酚、槲皮素、异槲皮苷、逆没食子酸。此外,从青钱柳根分离的化合物有儿茶素、南酸枣苷和乔松素-7-O-吡喃葡萄糖苷。

1995年,舒任庚等从青钱柳叶中分离出20个单体化合物,鉴定并推断出15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5个为自然界新发现的化合物:青钱柳甙I(cyclocarioside I)、青钱柳甙II(cyclocarioside II)、青钱柳甙III(cyclocarioside III)、青钱柳酸I(cyclocaric acid I)和青钱柳酸II(cyclocaric acid II)。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青钱柳的生物活性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76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