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救生设备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38132.3 申请日: 2007-03-16
公开(公告)号: CN101264793A 公开(公告)日: 2008-09-17
发明(设计)人: 吴乔;周瑞山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主分类号: B63C9/08 分类号: B63C9/08
代理公司: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粉宝
地址: 200333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救生设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救生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中的救生设备。

背景技术

自然人在低温水域(2℃以下)中的生存极限是多少分钟?这是世界人体医学至今未解之迷。水域低温这一看不见的杀手,吞噬了无数海事催难者的生命。据国际海难统计资料:全世界每年发生海难近万次;沉没渔船、货船几千艘;死亡人数十万余,其中80%落水者是在穿着救生衣状态下被冻死的。

一系列重大海难造成落水人低温致死令人触目惊心:1912年4月15日,巨型豪华邮船“泰坦尼克”号首航中,行至加拿大纽芬兰省圣约翰斯市附近北大西洋海域与冰山相撞沉没,在4℃的冰海中,不过5-10分钟,1502人成了冤魂,海难的悲壮,至今世人不忘;1948年12月3日,大型客轮“江亚”号在长江口遭轰炸沉没,2000余人死亡,绝大多数人是在低温江水中冻死的;1959年12月1日,“418”号潜艇在东海发生碰撞事故沉没,有15人从鱼雷发射管成功逃生,但他们被援救船从水面救起时,14人已经死亡,尽管他们穿着救生衣,但还是被冰冷的海水冻死。1999年11月24日,“大舜”号客轮在烟台外海翻沉(当时气温0℃,水温12℃),282人遇难,有的是落水后冻死的,也有的救上岸后抢救不当冻死的,幸存的22人也被冻得奄奄一息,处于濒死状态……在冬季军事行动中,空降兵和登陆人员被江海、湖泊、沼泽的冷水冻死的不在少数。即使装备了笨重的保温服,也难于逃脱死神的威胁。据英国海军当局统计:在“二战”中,英军在海上的阵亡人员,三分之二不是直接死于战斗,而是亡于海水低温。这一数字震惊世界军界,被告诫:低温是濒海作战中的隐形杀手。

由于水的导热系数比空气大26倍,一个体温在37℃左右的正常人,瞬间进入0℃-2℃的海水中,巨大的温差使体温迅速流失。尤其是裸泳(只着裤权和防护用的手套、足套),体表无隔热能力,加上不断运动,身体热量被海水迅速带走,存活时间会大大缩短。尤其人在临近生命极限,体能消耗将尽时,极易发生痉挛、呛水、心肌梗塞、意志丧失等意外情况,随时都有猝死的可能。

由此可见,海水低温是在水中活动人员凶残的杀手,严重威胁着海上作业和遇难人员的生命安全。那么,一般人体在低温水域中的生存极限是多少呢?查遍国内外关于人体与低温存活关系的资料,只有简单的记载:一般男女,穿着常服并保持静止,在海水中的存活时间为0℃以下海水,只能耐受几分钟;2℃海水,15分钟;2.5℃海水,30分钟;5℃海水,60分钟;10℃海水,3小时;25℃海水,可经受24小时。实际上,由于低温导致遇难者肢体麻木失去活动能力,或由于恐惧盲目挣扎,大多数人早于极限时间提前溺死。

在海难发生,人员落水后,生存时间通常被海水浸泡造成的体温过低威胁。而传统的单人救生衣在使人员漂浮在水面上时,对此情况无能为力。为此,特别需要一种在水中防止体温过低症状的海难救生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救生设备,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救生衣的不足,有效的防止由于浸泡在水中而引起体温过低症状。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备主体及位于主体前、后表面、充气后呈胶囊状船体的气囊;所述主体穿戴在使用者的身上,所述充气后的气囊形成两层气囊,外层的气囊之间设有间隙,内层的气囊通过固定条互相连接,环绕覆盖在使用者的身上;所述内层的气囊和外层的气囊之间通过充气柱连接。

所述外层的气囊表面设有若干防止充气后的气囊倾覆的浮筒。

本发明的一种救生设备,通过充气后气囊形成的两层结构,内层通过固定条包裹住使用者,使内部干燥与保持适当的保温性能;外层气囊表面设有的浮筒可以防止充气后的气囊倾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救生设备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救生设备气囊充气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救生设备,它包括设备主体1及位于主体前、后表面、充气后呈胶囊状船体的气囊2;主体1为背心式设计,使主体1穿戴在使用者的身上,在主体1的两侧设有固定扣锁。

如图3所示,充气后的气囊2形成两层气囊,外层的气囊21之间设有间隙,内层的气囊22通过固定条221互相连接,环绕覆盖在使用者的身上;内层的气囊22和外层的气囊21之间通过充气柱23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未经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81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