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管桩废水泥浆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振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8409.2 | 申请日: | 200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9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亿航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093 | 分类号: | B28B1/093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玉芳 |
地址: | 201316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废水 泥浆 生产 混凝土 预制构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管桩废水泥浆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振捣方法。
背景技术:
管桩废浆是管桩在离心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废液。据统计,1m3管桩混凝土经离心后产生约0.05m3的废浆。其主要成分是水泥、细砂、水份和少量尘土及外加剂。废浆中水泥的含量达到60%。
对于所产生的管桩余浆(废浆)以往的处理方式是直接排放在空地上或是倒入水坑、农田,待其自然硬化后再将其挖出来作填埋处理。由于废浆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凝结硬化后达百年才能风化,这种处理办法不但严重污染环境,影响生态平衡,而且还浪费了余浆中所含有的高等级水泥、外加剂和水份等宝贵的资源,当然,还要占用大量的填埋场地和支出一定的填埋费用。
由于管桩废浆随着管桩设计配合比和加工工艺的变化,其组份会有一定的波动;由于所加入的外加剂大多有促凝早强功能,其流动性损失比较大,这些都对管桩废浆的再利用带来了配合比设计、调整和加工工艺制定等方面的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已经有人通过技术改进对余浆进行了回收与利用。现有的一种方案是利用管桩余浆生产加气混凝土,该技术方案依靠变动管桩余浆在加气混凝土生产配料中的掺量,同时相应减少外加水泥及磨细砂的掺量,直到全部代替配料中的外加水泥掺量,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证明,该技术方案可以研制出轻质高强的加气混凝土。其原材料组成为:石灰,产地,广西,A-CaO≥80%;磨细砂浆,细度0.08mm方孔筛筛余物(8~12)%;水泥,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管桩余浆、生石膏粉、外加剂。上述原料组成中,余浆根据实际的产品要求,替代胶凝材料的最大量可达20%,由此可见这对于管桩余浆具有很好的废物利用空间。但是管桩余浆的利用率还显不够。
国外专利技术中也有工程泥浆处理报告,但其设备复杂,且要使用化学助剂和填充剂,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两次污染。还有报告称采用投加外加剂的办法延长其凝固时间,但未见具体回收利用的实际工艺和经济效益,仅停留在改善废浆工作性的层面上。
在使用管桩废水泥浆生产异型结构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过程中,发现常规的振捣方法很难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造成混凝土预制构件强度下降。表面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管桩废水泥浆生产混泥土预制构件的振捣方法,该振捣方法能完全排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利用管桩废水泥浆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振捣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混凝土拌合物投入到预制构件模具中后,利用振动棒以振捣点间距为(0.8~1.2)倍振动棒的作用半径密集振捣混凝土。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彻底排除混凝土预制构件,尤其是异型混凝土预制构件中的气泡,增强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致密性,提高了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强度和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扭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利用管桩废水泥浆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振捣方法,具体实施为在将混凝土拌合物投入到预制构件模具中后,利用振动棒以振捣点间距为(0.8~1.2)倍振动棒的作用半径密集振捣混凝土。
下面以浇筑扭王块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振捣方法的具体应用情况。
(1)将模具内外清理干净,特别是底部水泥渣要彻底清除,如有焊渣要用砂轮打磨平整。如底部变形应该进行校正,确保模具符合要求。
(2)将模具边框上损坏的密封条清理干净,上好胶水,再贴上新的密封条,密封条的连接处要结合良好,不能有间隙,密封条不要贴反,表面不要沾有胶水。
(3)将固定桩位清理干净.垫一块发泡软塑料,然后再覆一层塑料簿膜。
(4)将模具底部和内表面均匀涂刷脱模剂后进行模具的拼装,在拼装过程中发现模具拼接处有缝隙的,一定要整改好,以免造成浇筑时漏浆。
(5)将拼装好的模具小心抬放到桩位的中间位置,然后轻轻摇动模具,发现底部不平整时,应用筛去石块的细黄砂垫平,确保浇筑时底部不漏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亿航工贸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亿航工贸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84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文件数据的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摩托车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