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常温涂布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8978.7 | 申请日: | 2007-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0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有中;王国梁;陆企亭;侯一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达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6 | 分类号: | C09J175/06;C09J175/08;C08J5/12;B32B3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羽 |
地址: | 201201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常温 涂布无 溶剂 聚氨酯 复膜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 常温涂布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包括甲、乙两个组分,其特征在于,乙组份含有至少一种碳链长为C12以下的多元醇a1%~10%,至少两官能度及以上的多元醇b30%~70%,植物油改性的多元醇c20%~70%,固化速度调节剂d0.01%~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官能度及以上的多元醇b为两官能度及以上的聚酯多元醇及/或两官能度及以上的聚醚多元醇。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组份中的植物油改性的多元醇c包括,但不限于为环氧大豆油、棕榈油、椰子油、蓖麻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改性多元醇混合物。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组份中的固化调节剂d为含有2~8个碳原子的有机酸及/或有机酸盐。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化调节剂d的有机酸包括,但不限于为顺丁烯二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化调节剂d的有机酸盐包括,但不限于为锡及/或锌及/或锆及/或钴金属的羧酸盐。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其特征在于,上述乙组份中的碳链长为C12以下的多元醇a包括,但不限于丙二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二缩三乙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组份中的两官能度及以上的聚醚多元醇包括,但不限于为聚氧化丙烯二醇、聚氧化丙烯三醇、聚氧化丙稀-氧化乙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组份中的两官能度及以上的聚酯多元醇为低分子的多元酸和低分子的多元醇进行酯化缩合反应制得;其中,所述的多元酸,包括如: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成份;所述的多元醇为,如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成份。
10.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组份含有25%~50%的两官能度及其以上的聚酯多元醇及/或聚醚多元醇及/或植物油改性的多元醇及/或碳链长为C12以下的多元醇,与50%~75%的芳香族及/或脂肪族及/或脂环族的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聚氨酯预聚体。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其特征在于,上述甲组份中的聚醚多元醇包括,但不限于为聚氧化丙烯二醇、聚氧化丙烯三醇、聚氧化丙稀-氧化乙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其特征在于,甲组份中的聚酯多元醇为低分子的多元酸和低分子的多元醇进行酯化缩合反应制得;所述的低分子多元酸包括,但不限于为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的低分子多元醇为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组份中的植物油改性多元醇包括,但不限于为环氧大豆油、棕榈油、椰子油、蓖麻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改性多元醇混合物。
14.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组份中的碳链长C12以下多元醇包括,但不限于为三羟甲基丙烷、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达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达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897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话交换设备和电话系统
- 下一篇: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