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乙烯丙烯选择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9082.0 | 申请日: | 200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9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谢在库;钟思青;张惠明;刘俊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1/20 | 分类号: | C07C1/20;C07C11/02;B01J29/8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原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乙烯 丙烯 选择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乙烯丙烯选择性的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由甲醇生产乙烯丙烯过程中较少甲醇分解成副产物,以提高乙烯丙烯选择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工业、农业、交通和国防等部门提供大量化工原料,是国民经济中关联和带动性较强的产业部门之一。而乙烯和丙烯则是构成现代石油化工最为重要的两大基础原料。
一直以来,煤或天然气制合成气、合成气制甲醇和烯烃分离技术已经具有规模化成熟经验,但是由甲醇到烯烃的过程是合成气到烯烃这个工业链条的断点和难点,而该关键技术的解决可以为由非石油资源生产基本有机原料乙烯、丙烯提供一条新的原料路线。尤其是近些年来,乙烯及丙烯的需求持续走高,而石油资源日趋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开辟出一条非石油资源生产丙烯的煤化工新路线,对于极大地缓解我国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促进我国重化工的跨越式发展和原料路线的结构性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社会、经济效益。
文献CN1166478A,公开一种由甲醇或二甲醚制取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的方法,该方法以磷酸铝分子筛为催化剂,采用上行式密相床循环流化式工艺方法,在优选的反应温度500~570℃,空速2~6小时-1及0.01~0.05MPa条件下,使甲醇或二甲醚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该方法一方面,温度较高,目的产物的选择性低。
文献US20050137439,公开了一种接触导管的结构,当催化剂流经接触导管时,含氧化物以一定角度向催化剂喷射,该接触导管可最大限度地使进料与催化剂接触,生产较少的副产物。但该接触导管结构复杂,在反应器放大过程中很难解决原料在反应器中的均匀分布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甲醇生产低碳烯烃的过程中,在甲醇预热进入反应器后与催化剂接触前,部分甲醇因温度较高分解产生副产物,降低了低碳烯烃的选择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提高乙烯丙烯选择性的方法,该方法用于甲醇生产低碳烯烃过程中,具有既可使原料均匀地进入反应器,又能减少因甲醇分解而产生的副产物量,提高低碳烯烃选择性和选择性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乙烯丙烯选择性的方法,以甲醇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400~600℃,反应压力为0.02~0.5MPaG,重量空速为0.2~20小时-1条件下,原料通过流化床反应器与SAPO-34分子筛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含有乙烯、丙烯的低碳烯烃的流出物,经分离得乙烯、丙烯等产品,其中在流化床反应器(1)的底部设置气体分布板(2),且在气体分布板(2)下部覆盖绝缘材料(3),使原料在与催化剂接触前维持低于200℃的温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气体分布板(2)下部覆盖绝缘材料(3)的厚度优选范围100~200毫米,绝缘材料优选方案选自耐火砖、高铝砖、硅砖、镁砖、铬砖、碳化硅砖、镁橄榄石、高温硅酸钙、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铝陶瓷、硅藻土、水泥、碳酸钙、硫酸钙、混凝土、花岗石、大理石、瓷或浮石中的至少一种;气体分布板(2)由风帽(4)、导流管(5)和小孔(6)组成;气体通过分布板小孔的穿孔速度优选范围为80~200米/秒,通过风帽侧缝的速度优选范围为5~30米/秒。
针对甲醇生产低碳烯烃工艺,本发明提出在流化床反应器的气体分布板(2)下部覆盖绝缘材料(3),且使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前维持在小于200℃的温度,提高了低碳烯烃的选择性。气体分布板(2)是基本由风帽(4)、导流管(5)和小孔(6)构成,见附图2。
该方法反应器设备具有构件简单、气体分布均匀的优点,可用于甲醇生产低碳烯烃工艺操作,在反应温度为400~600℃,反应压力为0.02~0.5MPaG,重量空速为0.2~20小时-1条件下,可以提高目的产物乙烯、丙烯的选择性和,使乙烯和丙烯选择性可达82%,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流化床反应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气体分布板示意图;
在图1中,1为流化床反应器壳体;2为气体分布板;7为进料管。
在图2中,2为气体分布板;3为绝缘材料;4为风帽;5为导流管;6为小孔。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90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吸收冲击能量装置的车用转向柱
- 下一篇:天线系统